第124章 南面之选:冉雍的治世微光(4 / 6)
法度。冉雍能被孔子认为 “可使南面”,正是因为他具备了与这些器物所象征的美德相匹配的品质。?
十三、地域文化中的南面基因?
冉雍的故里菏泽,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文化传统中,蕴含着重视治理、崇尚贤能的基因。除了冉雍,菏泽历史上还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伊尹、吴起等,他们的治政理念都与冉雍有相通之处,体现了这一地域文化中 “南面” 智慧的传承。?
菏泽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大量 “周公辅政”“尧舜禅让” 的场景,这些画面反映了当地对贤能政治的推崇。冉雍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成果,他的 “可使南面”,是地域文化中治理智慧的集中体现。?
十四、文献中的冉雍治迹?
虽然关于冉雍的详细记载不多,但散落在各种文献中的片段,仍能让我们勾勒出他的治政轨迹。《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说他 “少孔子二十九岁,有德行,孔子以为可使南面”,明确指出了他的德行是 “可使南面” 的基础。?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他 “字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而在《论语》的其他篇章中,也能找到冉雍对政事的关注和见解,如他问孔子 “子桑伯子何如”,孔子答 “可也简”,冉雍说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这段对话体现了他对治理尺度的把握,既主张简约,又强调恭敬认真,这正是 “南面” 者所需的平衡感。?
十五、后世对冉雍的评价?
历代学者对冉雍都有很高的评价。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仲弓宽洪简重,有人君之德,故孔子以为可使南面也。” 这一评价精准地指出了冉雍身上兼具的宽厚与稳重,正是 “南面” 者不可或缺的特质。?
明代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曾与弟子讨论冉雍的 “可使南面”:“仲弓之德,在于‘仁而不佞’。仁者,心之本体;不佞者,去其私欲之蔽也。能去私欲,则天理昭明,可为南面矣。” 阳明先生从心学角度解读,将冉雍的德行归结为对本心的坚守,为 “南面之选” 提供了新的哲学注解。?
清代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冉雍的治理智慧尤为推崇:“仲弓之治,务在平其情,安其生。情平则怨息,生安则政宁,此南面之要道也。” 他认为冉雍的治理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功业,而注重百姓的情感与生计,这种务实精神正是长治久安的关键。?
十六、教育场域中的南面雏形?
冉雍在孔门求学时,便已展现出治理才能的端倪。《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冉有说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而冉雍虽未明言,其平日言行却显露 “为政以德” 的倾向。孔子曾特意让他主持 “杏坛讲学” 的后勤事务,他不仅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根据弟子的特长分配任务:“敏于言者司赞礼,讷于言者司洒扫,各尽其才,各安其位。” 这种知人善任的能力,正是 “南面” 者的重要素养。?
孔门的 “四科” 中,冉雍列于 “德行” 科,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并称。德行科的培养,注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连贯训练。据《孔丛子?杂训》记载,孔子曾让冉雍模拟处理 “邻邑争水” 的案例,冉雍提出 “筑堤分流,各立水规,设官监守” 的方案,既解决了争端,又建立了长效机制。孔子评价:“雍之所言,非独解一时之困,乃谋百世之利也。” 这种立足长远的治理思维,远超同辈弟子。?
十七、水利工程中的南面智慧?
冉雍在卫国为官时,曾主持修建 “淇水堰”,这一工程在《水经注?淇水》中留有记载:“淇水东流,经雍堰,相传为冉雍所筑,分灌两岸田千余顷。” 当地出土的汉代《河渠书》竹简记载,该堰采用 “鱼嘴分水” 设计,将淇水分为两支,“旱则引灌,涝则疏泄”,其技术原理与后世都江堰有相似之处。?
修建过程中,民工曾因 “劳役过重” 心生不满。冉雍没有强制施压,而是 “亲至工地,与民工同食,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