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入公门:孔子朝堂礼仪中的敬畏与修养(7 / 16)
售总监老张,在一次涉及千万级项目的谈判中,完美诠释了这种从容智慧。谈判过程中,双方围绕价格、交付周期、服务标准等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博弈,气氛一度十分紧张。老张始终保持着专业严谨的态度,逻辑清晰地阐述己方的立场,同时认真倾听客户的诉求,不卑不亢地进行沟通。经过三个小时的艰难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谈判结束后,老张送客户走出会议室,走下第一级台阶时,他紧绷的面部表情逐渐舒展,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语气平和地对客户说:“王总,非常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这次合作的达成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后续我们会组建专属服务团队,全力以赴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您放心。” 客户感受到了老张从 “谈判状态” 到 “送别状态” 的自然转换,那种从容不迫、真诚友好的态度让他十分满意,握着老张的手说:“张总监,和你合作很愉快,你不仅专业能力强,为人也很靠谱,期待后续的合作。” 老张的做法,正是对 “出堂下阶” 礼仪的现代诠释 —— 离开重要场合后,在保持礼仪的前提下适当放松,用从容与友好的态度为合作关系增添温度。
(二)“没阶,趋进,翼如也”:走下全部台阶后的动态与优雅
“没阶,趋进,翼如也”,这九字描绘了孔子走下全部台阶后,快步前进的动态姿态,将 “优雅” 与 “从容” 融入动态之中,展现了礼仪实践中 “松而不懈” 的核心原则。“没阶” 意味着孔子完全离开了朝堂大殿的台阶区域,彻底走出了核心权力空间,进入了相对宽松的公共区域,与君主的距离进一步拉远,礼仪的约束强度也随之适当降低。但孔子并没有因此放松对自身姿态的要求,而是以 “趋进,翼如也” 的状态,展现了对礼仪的始终坚守与自身修养的高度自信。
“趋进” 即快步前进,这里的 “快” 并非慌乱的奔跑,而是一种沉稳有序、不疾不徐的快速。这种快步前进有着深刻的礼仪内涵:一方面,离开朝堂后不拖延、不徘徊,快速前往自己的位置或离开公门,体现了对时间的尊重与对流程的敬畏 —— 在周代,君臣见面有着严格的时间规范,臣子不能随意占用君主的时间,也不能在公门内无故停留,以免影响政务的正常推进;另一方面,快步前进也是对自身身份的清醒认知,即使离开了君主的视线,依然要保持臣子的勤勉与干练,不显得慵懒懈怠。孔子的 “趋进” 必然是步伐稳健、节奏均匀的,既展现了效率,又不失仪态。
“翼如也” 是对这种快步前进姿态的生动形容,意为像鸟儿展开翅膀一样从容、优雅、稳健。这一比喻精准捕捉了孔子姿态的核心特质:身体挺拔舒展,如同鸟儿展翅时的舒展姿态,没有丝毫佝偻或僵硬;双臂自然摆动,幅度适中,如同鸟儿翅膀的轻轻扇动,协调而富有韵律;步伐稳健有序,落地扎实,如同鸟儿飞行时的平稳,没有丝毫慌乱或轻浮。这种姿态的背后,是孔子长期礼仪实践形成的肌肉记忆与修养自觉 —— 他早已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身体的本能,即使在相对放松的场景中,也能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优雅得体的姿态,无需刻意雕琢。
在周代,“没阶” 后的礼仪虽然比 “升堂”“过位” 更为宽松,但依然有基本的规范要求。根据《礼记?曲礼》记载:“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不历阶。” 即使是离开公门时,臣子也必须遵守特定的路线与姿态规范,不能因为脱离了君主的直接监督而失仪。这些规范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全程一致的礼仪表现,强化臣子的身份意识与修养自觉,确保 “礼” 始终贯穿于言行之中,不出现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的情况。孔子 “没阶,趋进,翼如也” 的表现,正是对这些基本规范的严格遵守,他用动态的优雅证明,礼仪修养不是特定场景下的 “表演”,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 “常态”。
在现代社会,“没阶趋进” 所代表的 “离开重要场合后的动态礼仪” 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参加完正式会议、婚礼庆典,还是完成演讲、演出等活动,离开场合时的动态姿态,依然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保持快步但优雅的姿态,既能展现对场合的尊重,也能传递出自身的自信与干练。例如,参加完朋友的婚礼后,离开婚礼现场时,保持身体挺拔、步伐稳健,不随意奔跑或拥挤,与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