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君召使摈:孔子使臣礼仪中的处世智慧(5 / 10)

加入书签

重。

从美学角度来看,“翼如” 的姿态符合中国传统 “中和之美” 的审美追求 —— 不偏不倚、适度和谐。这种美,不是夸张的炫耀,也不是刻意的压抑,而是自然流露的优雅与庄重。在现代社会,这种 “中和之美” 的姿态依然受到推崇,比如在商务场合,得体的站姿、坐姿、走姿,能够展现个人的专业素养与修养;在社交场合,优雅的姿态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某模特培训学校的老师在教导学员走秀时,经常强调:“走秀不仅是展示服装,更是展示个人的姿态与修养。步伐要稳健,像鸟儿展翅一样舒展而不僵硬,身体要挺拔而不紧绷,这样才能展现出服装的美与个人的气质。” 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 “翼如” 般的走秀姿态,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走秀姿态,与孔子趋进时的 “翼如” 姿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都是通过优雅、庄重的动态姿态,展现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美感。

(三)动态礼仪的文化意义:以动显静,以形载道

“趋进翼如” 作为一种动态礼仪,其文化意义远不止于姿态的美观,更在于 “以动显静”“以形载道”—— 通过动态的姿态,展现内心的平静与坚定;通过外在的形式,传递礼仪背后的精神内涵。

“以动显静”,是指在动态的趋进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孔子在趋进时,虽然步伐快速,但内心却不急躁,而是保持着对礼仪的敬畏与对使命的专注。这种 “动中求静” 的状态,是一种高超的修养境界 ——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无论行动多么急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在现代社会,这种 “动中求静” 的智慧尤为重要。比如,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在快速处理事务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不被压力与焦虑所困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在奔波忙碌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享受生活的美好。

“以形载道”,是指通过 “趋进翼如” 的外在姿态,传递 “礼” 与 “仁” 的精神内涵。“礼” 是外在的形式,规定了趋进的速度、姿态等;“仁” 是内在的核心,通过趋进的姿态传递对他人的尊重与对使命的担当。孔子通过 “趋进翼如” 的姿态,向宾客展现了君主的礼仪风范,向君主传递了自己的忠诚与能力,实现了 “礼” 与 “仁” 的完美结合。在现代社会,“以形载道” 的智慧同样适用。比如,在服务行业,服务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姿态,传递的是对顾客的尊重与关爱;在教育行业,教师严谨认真的教学姿态,传递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学生的负责。

某航空公司的空姐培训,就非常注重 “以形载道” 的理念。在培训中,空姐不仅要学习标准的站姿、走姿、服务姿态,还要理解每一个姿态背后的意义 —— 微笑的姿态传递友好,鞠躬的姿态传递尊重,快速而优雅的服务姿态传递高效与专业。通过这些姿态,空姐向乘客传递了航空公司的服务理念,赢得了乘客的认可与好评。这种培训理念,与 “趋进翼如” 中 “以形载道” 的文化意义一脉相承 —— 外在的姿态是内在精神的载体,只有理解了精神内涵,才能将姿态展现得更加自然、真诚。

四、宾退复命:责任闭环中的严谨与忠诚

(一)“宾退”:礼仪的完整闭环

“宾退” 即宾客离开,是宾主交往礼仪的最后环节。在周代礼仪中,一场完整的宾主交往,从宾客迎接、礼仪主持、沟通交流到宾客送别,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而 “宾退” 作为最后一环,同样至关重要 —— 它不仅是对整个交往过程的收尾,更是对宾客的最后尊重,标志着礼仪的完整闭环。

孔子在担任傧相时,必然会全程参与宾主交往的每个环节,包括 “宾退” 时的送别礼仪。送别时,他会按照礼仪规范,引导宾客离开,确保宾客安全、顺利地返程,不出现任何疏漏。这种对 “宾退” 环节的重视,体现了孔子对礼仪完整性的坚守 —— 他知道,礼仪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宾主之间的关系,甚至损害君主的威严与国家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宾退” 所代表的 “礼仪闭环” 智慧,在人际交往与服务行业中同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