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君召使摈:孔子使臣礼仪中的处世智慧(4 / 10)

加入书签

时,微笑问候、点头致意;在与他人产生分歧时,保持冷静,礼貌沟通;在得到他人帮助时,真诚道谢。这些简单的礼仪动作,都能传递对他人的尊重与友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某社区的居民李阿姨,是社区里有名的 “礼仪达人”。见到邻居时,她总会主动微笑问候;邻居有困难时,她会主动帮忙;即使与邻居产生小矛盾,她也会礼貌地沟通解决。在李阿姨的影响下,整个社区的邻里关系变得非常和谐,大家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一样。李阿姨的做法,正是对揖礼 “以礼相待,以和为贵” 思想的现代践行 —— 礼仪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只要心怀这份善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趋进翼如:动态礼仪中的从容与庄重

(一)“趋进”:礼仪中的速度与分寸

“趋进” 即快步前进,是周代礼仪中常见的动态动作。在不同的场合,“趋进” 的速度、幅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 在君主面前、在重要宾客面前,需要快步前进,以体现对对方的尊重与重视,但又不能过快,以免显得慌乱失仪。《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当食不叹。” 这段文字明确规定了在不同场所 “趋进” 的禁忌与要求,比如在堂上不能快步前进,手持玉器时不能快步前进,体现了周代礼仪对 “分寸” 的重视。

孔子在担任傧相时的 “趋进”,必然符合这些礼仪规范 —— 他的步伐既快速又平稳,既体现了对宾客的尊重,又不失从容与庄重。这种 “趋进” 的动作,不是简单的 “快走”,而是对速度与分寸的精准把握:过快则显得急躁,有失礼仪;过慢则显得怠慢,不尊重对方。孔子通过长期的礼仪实践,早已将这种 “分寸感” 内化为身体的本能,因此在 “趋进” 时能够做到恰到好处。

在现代社会,“趋进” 所蕴含的 “速度与分寸” 的智慧,在人际交往与工作中同样重要。比如,在参加重要会议时,要提前到达会场,若迟到,进入会场时应快步轻声,既不影响他人,又体现对会议的重视;在与他人沟通时,要把握说话的语速,既不能过快,以免对方听不清,又不能过慢,以免对方失去耐心;在工作中,要把握做事的节奏,既不能拖延,以免影响进度,又不能急躁,以免出现失误。

某电视台的主持人小陈,在一次直播节目中,由于堵车迟到了几分钟。进入演播室后,小陈快步轻声地走到自己的位置,迅速调整状态,开始主持节目。整个过程从容有序,没有对节目造成任何影响。节目结束后,导演对小陈的表现非常认可,说:“你在紧急情况下还能保持从容,把握好分寸,这是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必备素质。” 小陈的做法,正是对 “趋进” 中 “速度与分寸” 智慧的现代践行 —— 在紧急情况下,既要快速行动以弥补失误,又要把握分寸不造成新的混乱,这种平衡,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

相反,有些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要么过于急躁,行动慌乱,反而导致问题扩大;要么过于迟缓,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比如,在工作中,遇到项目突发故障,有些员工会手忙脚乱地尝试修复,却因操作不当导致故障加重;有些员工则犹豫不决,迟迟不敢行动,导致项目延误。这些做法,都违背了 “趋进” 的分寸感,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翼如也”:姿态中的庄重与优雅

“趋进,翼如也”,“翼如” 是对孔子趋进姿态的生动描绘,朱熹注解为 “如鸟舒翼之状”,即像鸟儿展开翅膀一样从容、优雅、庄重。这种姿态,要求身体保持挺拔,双臂自然摆动,步伐稳健有序,既不能弯腰驼背显得卑微,也不能挺胸昂头显得傲慢,而是呈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庄重与优雅。

在周代礼仪中,“翼如” 的姿态不仅是外在的美观要求,更是内在修养的体现。鸟儿展开翅膀时,姿态舒展而不张扬,稳健而不笨拙,这种状态象征着人内心的从容与坚定 —— 面对重要场合或使命,既不紧张慌乱,也不轻慢懈怠,而是以平和、坚定的心态应对。孔子在趋进时展现出 “翼如” 的姿态,说明他早已将礼仪内化为自身的修养,能够在动态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