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进退有仪:孔子言行中的处世之道(5 / 17)

加入书签

—— 承认自己作为 “公卿辅弼之臣” 的职责,又彰显了他坚守原则的坚定 —— 不愿为了迎合君主而 “陷主于不义”。汉武帝虽然一时恼怒,但也深知汲黯的忠心,后来不仅没有降罪于他,反而更加敬重他的品格,曾说:“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汲黯的言行,完美诠释了 “訚訚如也” 的内涵:面对上位者,恭敬不是唯唯诺诺、曲意逢迎,而是以忠诚为底色,坚守原则,敢于直言进谏,帮助上位者纠正偏差,这才是对上位者真正的尊重,也是对国家与百姓的负责。

3. 魏徵劝谏唐太宗:恭敬与坚定的完美融合

唐代的魏徵,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他以敢于劝谏闻名于世,在与唐太宗的交往中,将 “訚訚如也” 的处世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 既对唐太宗保持着臣子应有的恭敬,又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主张,成为唐太宗的 “一面镜子”。

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徵在任期间,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很多时候都直言不讳,甚至不惜触怒唐太宗。例如,唐太宗曾想修建一座宫殿,魏徵得知后,立即进谏,列举了历代君主因大兴土木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劝唐太宗 “戒奢以俭”。唐太宗起初有些不满,但魏徵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耐心地向唐太宗分析利弊,最终唐太宗接受了魏徵的劝谏,放弃了修建宫殿的计划。

魏徵的劝谏,始终保持着恭敬的态度,他在进谏时,往往会先肯定唐太宗的政绩,再委婉地指出问题,既给足了唐太宗面子,又达到了劝谏的目的。例如,在劝谏唐太宗重视人才时,魏徵说:“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前古,实宜进用贤良,以辅圣德。” 这种先扬后抑的方式,既体现了对唐太宗的尊重,又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

唐太宗曾评价魏徵:“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这番评价,不仅是对魏徵个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 “訚訚如也” 处世智慧的肯定 —— 面对上位者,唯有在恭敬中坚守原则,在尊重中直言进谏,才能帮助上位者明辨是非,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现代社会中的 “訚訚” 智慧应用

在现代社会,虽然没有了古代的 “上大夫” 阶层,但 “訚訚如也” 所蕴含的 “恭敬与坚定并存” 的智慧,依然在与领导、长辈、行业前辈等上位者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职场中与领导交往:恭敬执行与理性建言的平衡

在职场中,领导作为团队的决策者,承担着统筹全局的责任,与领导交往时,需要保持 “訚訚如也” 的姿态 —— 既要恭敬地执行领导的决策,又要在发现问题时坚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到 “服从不盲从,建言不越位”。

某企业的部门经理小张,就是一位深谙 “訚訚” 智慧的职场人。一次,公司领导提出了一个新的市场推广方案,要求小张的部门负责执行。小张在仔细研究方案后,发现方案中存在一个潜在的风险 —— 推广渠道过于单一,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小张没有直接否定领导的方案,而是先组织部门员工按照方案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执行计划,向领导展示了自己执行方案的决心。

随后,小张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单独向领导汇报工作,在汇报完执行计划后,他坦诚地说:“领导,我们在制定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推广方案的渠道非常精准,但如果能增加一个线上社群推广渠道,可能会覆盖更多的目标客户,进一步提高推广效果。这是我们初步拟定的社群推广方案,想请您参考一下。”

领导听完小张的汇报后,对他的细心与专业表示认可,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这次市场推广活动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效果,小张也因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提拔。小张的做法,正是 “訚訚如也” 在现代职场中的生动实践 —— 对领导的决策保持恭敬,认真执行;同时,在发现问题时,以专业的态度、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既尊重了领导的权威,又为团队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反,有些职场人在与领导交往时,要么过于恭敬,对领导的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