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财政2(2 / 4)

加入书签

根据来自枢密院以及宫中的命令安排的。

其算是个纯粹的生产制造机构!

除了生产、制造军器甲械外,不管其他事情。

而专一制造军器局,则将其研出的大部分军械生产制造相关的新技术、新工具,都移交给军器监。

火药司负责的火药生产除外。

于是,就形成了专一制造军器局负责研、试造,而军器监负责落实、生产的系统。

于是,现在,军器监的一切条例、制度都需要依照专一制造军器局的要求来。

专一制造军器局也会经常派遣技术官员和能工巧匠,前往军器监指导、督导生产。

而所谓"

良品率"

,乃是官家为了激励军器监的工匠们,认真生产,为社稷造军器而授权沈括,在军器监内颁布,并勒石刻在军器监工坊出入口的石碑上的。

依照工坊不同,生产器物不同。

每条"

生产线"

,都有自己的良品率和生产数量指标。

而且,分成了上中、中上、中中、中下、下下等五个不同级别。

中中以上有赏,中下、下下则有对应的惩罚。

在这套系统中,良品率对应了赏赐的级别,而数量则决定了赏赐的多寡。

吕公着听完,忍不住感叹道:「难怪去岁,诸路将帅都未与朝廷反应相关甲械军器的质量问题!

「原来如此啊!

在汴京城,有钱能让磨推鬼。

当自己制造的东西的质量与数量,关乎自己能拿到多少赏钱的时候。

军器监的那些工匠,自然会认真工作。

就是……

「生产线?」吕公着将这个名词记了下来。

刘惟简特意提到的东西,肯定不简单。

而当今的官家,就是喜欢别出心裁的搞些新花样,弄些新明堂出来。

聪明人,早早的就已经上船了。

比如说沈括,别出心裁的搞出了一个所谓的"

格物致知"

的理论,来曲解圣人之意。

偏人家就是抓住了官家的喜好,于是,成为了官家的宠臣。

连已故的岳父,都能被追赠礼部侍郎,追封通议大夫。

吕公着想不想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官家心腹呢?

他当然想啊!

寿州吕氏,就是靠着揣摩上意起家的。

其家传绝学之一,就是如何拍着皇帝马屁,把自己的事情给办了。

心中这样想着,吕公着就继续向刘惟简请教起来:「押班,吾观这账薄上,专一制造军器的进项里,除烟花所的收入外,这所谓的"

专利特许授权费"

是何物?」

这账册上,专一制造军器局,全年收入达到了一百八十五万七千四百二十三贯。

其中,烟花所是排名

第一的进项。

总数达到了夸张的六十八万四千贯。

但,这一笔进项,吕公着是有心理预期的。

毕竟,汴京城烟花所如今生意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

那些徇烂的烟花,还有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的鞭炮,自去年坤成节亮相之后,就迅火爆市场。

汴京城中,无论是节庆,还是逢人生辰或者开业。

都须得买一些回去燃放,有一段时间,那些高档昂贵的烟花,甚至需要找关系,托人情才能买到。

以至于汴京城,形成了攀比潮。

你家开业放了十箱甲等烟花,那我就放十五箱,端是不把钱当钱花。

在这种氛围下,又恰逢连遇冬至、除夕、正旦与上元。

烟花爆竹的销量,自是节节攀升。

何况,烟花所的买卖,也不止一个汴京城。

整个开封府,乃至于京畿一带的奢遮人家、官宦人家都会进京来买烟花。

因为官家去年取消了汴京的城门税,于是已经有从洛阳、南京应天府(商丘)等地的人入京购买烟花回去。

所以,吕公着对烟花所的暴利是有所预期的。

但,账本上仅次于烟花所,收入高达五十七万贯的所谓"

专利特许授权费"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