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元祐革新(2)(4 / 6)

加入书签

才好针对性的出题。

    可惜他一直没有等到宫中的明确旨意,没有办法,他也就只好采纳范百禄的意见,按照元丰八年的故事,拟出了本年科举的题目。

    然后,按照自己的猜想,在论考中大幅增加了实务方面的内容。

    他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因为,胡乱揣测圣心,哪怕猜对了,也是致命的!

    正如那《汴京新报》上,如今已经连载完成的《三国演义》里杨修的典故。

    王子韶却在听了章衡的话后,只是笑笑:“子平公效诸葛武侯,用心谨慎,虽无过错,但我恐将来也无成绩!”

    “吾辈自蒙官家恩典,受命主持贡举,为国取材,自当勇于任事,为君分忧呀!”

    章衡黯然。

    这是他的性格缺陷。

    他不像章惇,热爱冒险,经常的梭哈。

    也不像章楶,无论之前有多么犹豫,但一旦下定决心,就能勇往直前。

    他是个典型的技术官僚。

    习惯了在上级安排下做事。

    一旦上面没有指示或者要求,他就会习惯性的去寻找故事、惯例。

    然后按照故事、惯例做事。

    这是他人生仕途中那个最大的挫折,给他留下的教训所致——当年章衡卸任初授的湖州通判后,回朝为盐铁判官,兼任起居注。

    在任期间,章衡大胆的提出,三司财政,当按年编列预算,先预估一年所花费的钱财,然后以此为据,分配一岁的赋税征收与支出。

    如此,就能公私两便,也能减轻百姓负担。

    然后……

    章衡就被内外一起围攻,只能黯然出知地方。

    直到熙宁年间,才重新回朝。

    纵然如此,他当年的大胆提议,也让他在朝野内外,遍布敌人。

    于是,他这个嘉佑二年的状元,在仕途和官阶上,极为坎坷。

    元丰年间,才被先帝特旨,准许服紫。

    吃了这个教训,章衡自然在政治上无比谨慎,除非事到临头,不然他绝不愿做冒险之事。

    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所以,面对王子韶的阴阳怪气,章衡只能黯然。

    王子韶见着章衡的模样,只是呵呵一笑,不再说话。

    他想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自然不需要继续去招惹章衡。

    一旁的范百禄看着这个衙内钻的模样,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起来:“小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