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见与安排(3 / 8)

加入书签

p; 皇帝呼来喝去,达官贵人则将之当猴看。

    李太白当年那一句: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其中蕴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无奈?

    当代,也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晏几道!

    司马光去世后,晏几道为什么要离开汴京?

    因为他受够了被人当猴看。

    那些士大夫,那些名妓,表面上看,都是围着他转,甚至为了求他一首词,甘愿卑躬屈膝,刻意讨好。

    可谁尊重过他?

    除了已故的沈君龙、陈廉叔这两个老友。

    就只有司马康,才将他当人,而非是伶人看待。

    苏轼是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落入和晏几道一样的境遇的。

    那对一个士大夫而言,不啻于酷刑。

    而且是凌迟!

    苏轼在被贬官的这些岁月里,已经受够了这种酷刑!

    他在黄州的时候,真以为那些去看他的人、与他交好的人,都是他的迷弟、崇拜者?

    或许有吧。

    但更多的人,恐怕是去看猴的。

    你诗词写的不错啊!

    给个面子,给我也写一首吧。

    偏很多时候,他还不能直接拒绝。

    只能委婉的不得罪人的情况下,说一些场面话。

    好在,官家的重点并不在此,只点到即止,就说到了其他方面。

    “待朕即位后,朕私下问了一下章相公……”

    “今天下之士,有才干者,能佐国者都有谁?”

    “章相公便向朕推荐了苏卿。”

    “章相公言,卿虽久富词名,然于庶政一道,也不亚词名,向朕极力推荐爱卿,说:果能佐天下者,必有爱卿。”

    赵煦说着,就饶有兴致的看着苏轼。

    上上辈子,赵煦让章惇独相六年,又如何不知章、苏两人的恩怨?

    说起来,在这桩公案上,是苏轼对不起章惇。

    甚至可以说,是苏轼背叛了章惇!

    尤其是元祐时代,随着旧党复苏,全面掌权,司马光尽废新法,而章惇被贬的时候。

    苏轼做的一些事情,让章惇格外寒心。

    是,苏轼是没有针对章惇。

    但针对章惇的是他的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