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5 / 6)

加入书签

p; 赵煦听着,轻笑一声,对着身旁的石得一吩咐:“石得一,将登州月前的海盐盐价,以及那些滞销的鱼虾价格,与两位宰相通报一下吧!”

    “诺!”石得一领命,然后上前,对着两位宰相拱手一礼后,道:“两位相公探事司月前在登州市井,所见海盐,分为三等……”

    “最上等,每斤海盐约四十钱,次之二十余钱,最末等每斤十余钱……”

    “至于滞销之鱼干、虾干,皆小鱼小虾,品相好者一斤不过十余钱,若是劣者不过,数钱而已……”

    “若是中枢直接采购,价格只会低!”

    这是自然!

    大量批发,本来就会便宜,朝廷直接采购,官府黑心一点的话,直接可以打个地板价。

    吕公著听着,深深吁出一口气:“竟这般便宜?”

    他有些不可思议了。

    景佑以前,朝廷规定,蚕盐一斤百钱,价格比私盐略低,所以被很多百姓视为德政。

    现在,登州的海盐价格,居然这么低?

    而且,还是市价!

    换而言之,它的成本价,会低到超乎想象!

    所以……

    一旦这样的海盐,大量涌入市场。

    官盐怎么办?

    吕公著一下子就出了一身冷汗。

    要知道,大宋官盐收入,虽然一直受到私盐的冲击。

    但在国家收入比重中,一直不低。

    旁的不说,陕西各路实行的钞盐法,每年发行盐钞三百万贯。

    这笔盐钞收入是陕西各路边军的军费保证!

    同时,大宋官盐其实一直只占市场的一小部分份额。

    真正占据大头的是私盐!

    私盐贩子的势力可是极为强大的。

    一旦,大量廉价海盐,冲进了这些人的地盘。

    这些人会做什么?那就没有人可以预知了。

    反正,他们不可能坐以待毙!

    只是这么一想,吕公著就浑身冒汗了。

    可他刚刚才唱过赞歌,没办法立刻改口。

    只能是弱弱的上前,持芴而拜,问道:“未知陛下,打算让地方军州,将这海盐和鱼干,作价几何卖与百姓?”

    赵煦笑了笑,答道:“朕命户部侍郎章卿计算过了……”

    “登州海盐,若朝廷采购,约可做到每斤十余钱……”

    “虽说可以更低,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