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霞光照影(1 / 4)
炼药房前早已围满了弟子。秦越赤着上身,正用铁锤敲打通红的鼎身,火星溅在青石板上,烫出点点焦痕。鼎耳上刻着新的聚灵阵纹路,比以前的更繁复,柳风站在一旁,用银针蘸着朱砂,仔细勾勒阵眼:“左边的‘坎位’再深三分,要让水系灵力更顺畅……”
“婉儿来了!”石磊第一个看到他们,右臂夹着一根刚劈好的竹柴,断臂处的布条晃悠着,“快来看!这鼎比以前的大多了,以后炼‘回阳丹’再也不用分炉了!”
林婉儿挤到鼎前,仰头看着那尊半人高的青铜鼎,鼎身映着她小小的身影,眼神里满是敬畏与向往。明心长老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丹经》:“这鼎开炉第一炉,就炼‘清心丹’吧,最近弟子们重建谷门劳累,正好安神补气。”
“我来配药!”林婉儿立刻举手,从药箱里掏出早已备好的药材:“茯苓三钱,远志二钱,合欢花一钱,还有这‘绝情草’花粉……”她报着剂量,指尖在药秤上灵活拨动,每一味药都称得毫厘不差,引得周围的老药童们暗暗点头。
苏小满站在人群外,看着她专注的侧脸,阳光透过炼药房的破窗,在她发间洒下金辉。他想起玄尘长老说的“医者仁心,不在天赋,而在坚持”,林婉儿或许没有他那般过目不忘的记性,却有着滴水穿石的韧劲——每日天不亮就去药圃辨认草药,深夜还在灯下抄录医书,连吃饭时都捧着药草图册,连清云长老都笑她“快把药草当饭吃了”。
“开炉!”秦越的吼声打断了他的思绪。青铜鼎被架上柴火烧得通红,林婉儿将配好的药材依次投入,明心长老手持桃木剑,围着鼎身缓步走圈,口中念着古老的祝祷词:“以天地为炉,以草木为药,承先贤之志,济天下之民……”
青烟从鼎口袅袅升起,带着清苦的药香,却奇异地让人安心。林婉儿站在鼎边,伸出手感受着鼎身的温度,掌心的薄茧蹭过滚烫的青铜,眼睛里映着跳跃的火光。她想起三年前在暗影阁密道里,苏小满用体温为她暖药的样子,想起秦越背着药鼎挡骨爪的背影,想起石磊炸断通道时的怒吼——原来所谓“帮助更多的人”,不是一句空泛的誓言,而是在药草的清香里,在丹炉的火光中,在每一次认真称量的剂量里,慢慢长成的信念。
鼎盖打开时,满室药香骤然爆发。一颗颗圆滚滚的“清心丹”从鼎中滚落,通体莹白,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林婉儿拿起一颗,放在鼻尖轻嗅,然后小心翼翼地递给旁边的小药童:“含在嘴里,是不是觉得心口暖暖的?”
小药童点点头,眼睛瞪得溜圆:“林师姐,你的药比药房里的甜!”
周围的弟子们都笑起来,明心长老摸着白须,看着林婉儿泛红的脸颊,低声对苏小满说:“这孩子,天生就是吃医这碗饭的。”
苏小满望着药圃方向,那里的金银花藤已经爬满了新搭的竹架,嫩黄的花苞在风中微微颤动。他知道,静心苑的窗台上,永远会晒着最新鲜的药草;炼药房的丹炉里,永远会飘着济世的药香;而林婉儿的指尖,会继续捻着花叶,在医书的字里行间,写下属于她的“医者仁心”——不是为了成为谁的依靠,而是为了和他并肩站在药圃里,看着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对每个从谷外走来的求助者说:“别怕,我们在这里。”
夕阳西下时,林婉儿终于合上了医书,竹席上的药草已经收进药箱,整整齐齐码着二十三个瓷瓶,每个瓶身都贴着她的名字和日期。苏小满从背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闻着那熟悉的药香:“累了吧?我去煮金银花蜜水。”
“嗯,”林婉儿靠在他怀里,声音软软的,“等喝完蜜水,你教我认‘七步断肠草’好不好?书上说它的根须长得像金银花,我总怕认错……”
“好,都教你。”苏小满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摊开的医书上,照亮了她写在扉页的那句话:
“愿以青囊承薪火,不教世间有遗伤。”
静心苑的灯,亮到了深夜。竹席上的医书还摊着,旁边的瓷瓶里,合欢花粉的甜香混着金银花蜜的清甜,在月光中缓缓流淌,像一首无声的承诺。
信念为种,药圃新生待繁花
药王谷的清晨总带着湿润的药香。苏小满蹲在药圃东侧的田埂上,指尖拂过刚冒头的金银花嫩芽——这是他和林婉儿开春时种下的新苗,此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