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5k5超超超大章之东边不亮西方亮(3 / 5)

加入书签

果的材料,给我们也抄送了一份。”

“拿来我看看。”梁仲维接过文件,目光落在首页。

虽然市科委和市经委分属不同口径的系统,

但凡是带“产学研结合”字样、涉及“产业转化可能性”的项目,一般都要抄送一份来经委这边备案,有时还会一并启动联席推进或资金统筹。

看着看着,梁仲维盯在了其中一份材料上。

陈露阳

看到项目负责人的名字,他下意识将那一页抽了出来重新翻看。

项目推荐理由上,赫然写着:全市目前唯一一个产出样件、挂靠校外厂点、同时获得文理工三系支持的项目,

梁仲维眉头挑了挑,眼里闪过一丝意外与赞许。

“这陈露阳……还真是个人物啊。”

自从上次从修理厂回来之后,他就一直在思考技校与修理厂合作的事儿。

想要在片儿城三区推进“机械工业项目带动技工教育联动发展”,就得找一根撬动现有格局的杠杆,一处能破局的支点!

只是可惜:

西城区的机床三厂,作为老国企、底子厚,前几年却没赶上设备更新。

现在机床普遍老化,技术人员一批批退休,师傅越来越少,留下的那点库存机床铁壳子锈得发红,技校学生来了都提不起劲。

丰南区那边的包装机械厂倒是改制活泛,去年刚引进一批轻工业流水线,厂里还主动跟技校签了三个月实训协议。

可合作虽然是合作了,但学生来了只干零活、摸不到核心设备,学不到真东西,最后两边都不满意。

宣宣区的技工学校倒是不少,但基本还停留在“画图纸讲理论”的阶段。

学生会读图,不敢上机,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一到实际车床前,手都抖。

说到底,要把“课本上的机械工业”变成“车间里的实际操作”,光靠喊口号不顶用。

现在人人都在提“产教融合”“产学研联动”,

可真落到地上,不是没设备,就是没人管。

要不然,就是压根没人愿意做那个“两头都不讨好”的中间人。

想要真正把“机械工业项目带动技工教育联动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能够将“学校的课本”与“工厂的生产线”对接起来的桥梁。

可眼下的陈露阳……

学生主导,校外落地,试制出样品,三系支持!

甚至哲学系还给出了方法论支撑。

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小规模试点型实践平台么

梁仲维盯着那份项目介绍,目光愈发的深邃。

别看修理厂规模不大,干的可不是小事儿。

“通用件标准化”这句话说起来轻巧。

可要真做成,哪一个零件不牵扯型号、结构、工艺、车规

不仅要通,还得耐用、便于推广、能被市场接受……

而且陈露阳目前正在联系技校,想推进实训合作。

这中间就有可操作的空间了。

梁仲维轻轻敲了敲桌子,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要是这小修理厂真能接住这口气,

那未必不能把它纳入“产教联动”的试点体系,作为一个实训样本点来扶一扶。

只不过……

他虽然借修车进过修理厂,实地看过,也和陈露阳面对面地聊过。

但是想要将修理厂纳入“产教联合试点”,光凭自己一两次观察可不行。

项目预算、设备标准、学生实训安排、厂校职责划分……每一项都得调研、备案、走流程。

哪怕他内心认同,也得组织一轮“正规流程”的考察才行。

沉思片刻,梁仲维拿起电话拨给了装备处的杜科长:

“老杜啊,你这两天腾个时间,带两名年轻点的干部,去西客站的小汽车修理厂实地走一趟。”

“设备状态、试制能力、带徒条件、管理制度这些都按调研走一遍,回来写个综合报告。”

挂了电话,他又叫秘书进来。

“你联系一下这家修理厂,先打个招呼,就说我们准备安排人过去实地调研,时间定好提前通知他们一声。”

“好嘞领导。”

……

就在梁仲维看项目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