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见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5 / 11)

加入书签

bsp;  仅选拔就要淘汰一批人,训练又要耽误几年时间。

    要不然怎么说陈王刘宠仅靠三千人,便能在陈国立雄呢。

    因为他那三千人全是弓弩手。

    现在袁绍总算是明白,为何自己一开始修筑土山时,河南军不来抢夺。

    原来是憋了个大的,专门等自己的人上了山之后,再一网打尽。

    现在自己的弓弩手死伤过半,剩下没死的也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投入战场。

    即便将来伤好了,若是此役落下了病根、后遗症。

    能不能拉开弓,长时间拉弓,都得打一个问号。

    总之,袁绍军中现在缺乏远程火力,虽不见得对战局有巨大影响。

    但河北军比之河南军又多了一个短板,已是事实。

    “贼军诡诈,用发石车破我土山。”

    “诸公可速速为我拿策,如何下这官渡大寨?”

    袁绍用手指重重地往案上磕,要众人拿出主意。

    于是河北群臣,纷纷献策,也甭管是好是坏,先拿出来再说。

    只要袁绍用了自己的计策,自己便是受益人。

    即便计策失败了,袁绍也不会怪罪自己。

    这不单单是因为袁绍性格宽仁,更是因为这是职场的潜规则。

    手下人献策,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能让手下人去承担失败的风险。

    就像蒋干盗书,很多电影电视剧都喜欢拍曹操被戏耍后,怒杀蒋干泄愤。

    只有老三国的曹操是强忍怒意,没有处置蒋干。

    因为这才是正常人的思维。

    蒋干过江劝降本就有可能成,有可能不成。

    人家冒死把情报给你弄回来,甄别真伪是你自己的事。

    如果就因为你自己脑子不够使中计了,就处置手下人的话,以后谁还敢为你出谋划策?

    基于此,袁绍手下人可以肆无忌惮,不分好坏的将自己的计策全盘献出。

    只一炷香时间,几乎每一名谋士、武将都献了一策。

    面对这么多计策,袁绍一时间踌躇难决,忽听得有下人来报青州有使到。

    袁绍即命之带入。

    俄顷,进来之人竟是张郃。

    袁绍惊问道:

    “儁乂,汝不去守青州,来此为何?”

    张郃面露羞惭,拜道:

    “禀主公,青州、青州丢了。”

    什么!?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原来,张郃自济南出逃以后,深恨张南、吕旷二人不发兵救他。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