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见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4 / 11)

加入书签

    “正是此物!”逄纪答。

    嘶……

    袁绍倒吸一口凉气,摸着下巴,静静思考。

    这发石车当初在攻寿春时,一战成名。

    也渐渐传到了河北之地,袁绍虽闻其名,但并未亲眼见过。

    这次算是见识到了它的威力了。

    顷刻间,将袁军辛辛苦苦修筑的土山,化作尘土。

    属实骇人听闻!

    “若我军要仿制此物,须用多长时间?”

    袁绍关切地问。

    “……这,却是难呐。”

    逄纪摇了摇头,皱眉道,“此物新鲜,即便是刘备也鲜少使用。”

    “军中有大难未死的兵士逃回来,他们口中所述,大多参差不一,众说纷纭。”

    “虽有能工巧匠,但仅凭军士的口述,便要将之仿造。”

    “这无异于是管中窥豹,水中捞月。”

    袁绍一颔首,沉声问:

    “……你便直说,须多长时间。”

    配重式投石机毕竟只是在发石车的基础上改良,对本时代的人来说并非是天马行空之物。

    理论上,只要熟悉了,是可以聚集能人仿制出来的。

    “此物用之甚少,见过的人更少。”

    “若在此时聚集江湖巧匠,仅凭军人口中描述之状。”

    “少说也得要个三、五年时间,才能仿制出来。”

    逄纪说了一个大致数,但这却是最理想的估计。

    若论能工巧匠,河北确实多。

    但手中现有的信息还是太少,仅凭这点信息让工人仿制,不就是瞎子摸象吗?

    不过真给袁军三五年时间,纵然仿制不出配重式投石机,也能研制出一个威力要远胜过本时代的投石机。

    因为配重式投石机的出现,真正的意义在于其拔高了人们对投石机的想象。

    当它真正出现在战场上时,人们才会惊呼一声,明白一个道理。

    ~哦,原来投石车还能这么玩儿。

    不过袁绍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拍案而起,道:

    “孤如何等得三、五年!”

    “河南贼军,用此物杀尽我军中弓弩手,此仇不报,非丈夫也!”

    若单论此战的死伤人数,对袁绍而言确实是不痛不痒。

    可死伤人的中,除了有袁绍最精锐的先登营外。

    剩下的可全都是弓手、弩手啊!

    射手在古代是非常难训练的,不仅吃视力、还要吃身体条件,还有协调天赋。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