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黎明(3 / 3)

加入书签

这里播下,沈砚秋和这些经历了苦难而觉醒的矿工,会知道如何运用它,去建设一个新的、更有尊严的未来。

四、刍狗之歌

数月后,煤铁镇开始了缓慢而艰难的重生。

新的、更坚固、也更注重通风和采光的工棚在规划修建。矿工们成立了自己的互助会,推举石头和铁柱等人负责与资方(陆家倒台后,煤矿由几个较小的股东接手,在官府的监督下运营)交涉工钱和安全事宜。苏明远离开前,将一些基本的卫生和急救知识编写成简单的小册子,留给了认字的人。

沈砚秋没有进入互助会,他履行了对苏明远的承诺,开始跟着镇上一个老秀才认真识字、读书。他不仅要读懂父亲那本血账上的每一个字,更要读懂苏明远留下的那些科学册子,去真正理解那些曾经夺走他至亲生命的“规律”。

他常常抱着已经能满地跑的星火,坐在修复后的堤坝上,指着远处的煤矿和天空,教她认字,也给她讲那些跨越了很远很远的时间和海洋的故事——关于青禾原的干旱与坎儿井,关于望潮村的风暴与航海,关于那些不屈的先辈,如何在一片“天地不仁”的底色上,挣扎着、探寻着、歌唱着属于“刍狗”的尊严与希望。

星火似懂非懂,但她会指着天边的晚霞,咿呀着说:“红……像火……”

也会摇晃着手腕上的铜铃,听着那“叮当”的响声,咯咯地笑。

夕阳将父子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正在愈合的土地上。

沈砚秋知道,苦难不会就此终结,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天地依旧按照它冷酷的规律运行,人类内部的倾轧与不公也未必会彻底消失。

他们,依然是这广袤天地间,渺小如刍狗的存在。

但是,刍狗,亦有刍狗的活法。

认清自身的渺小与命运的无常,并非是为了陷入绝望,而是为了更加珍惜那“一线生机”,更加努力地去认知规律、顺应规律,在有限的时空中,活出生命的韧性与尊严。

从陈怀安到林昭棠,再到他沈砚秋,这条跨越五百年的血脉与精神纽带,所传承的,正是这于无常中探寻有常、于无情中守护有情、于绝境中点燃薪火的——不屈的根性。

他轻轻哼唱起那首仿佛来自血脉深处的、北方的童谣,星火也跟着咿呀学语。

歌声稚嫩,却带着新生的力量,随着晚风,飘向远方。

那声音,与陈怀安在灰烬中捡起种子时的沉默、林昭棠在炮火中哼唱童谣时的倔强、以及这世间所有在命运洪流中挣扎求存的微小生命的呼喊,汇聚在了一起。

汇成了一首低沉而恢弘的、回荡在时间长河中的——

刍狗之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