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029章 粮食的芯片(3 / 5)

加入书签

人工气候室”等关键词。

    阳光透过军垦城科研楼的玻璃幕墙斜斜洒进来,在参会年轻人兴奋又略带忐忑的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这些刚从加州农场归来的技术员,大多是农学、生物技术专业出身,此刻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记满了名词,却没人敢轻易开口打破略显凝重的沉默。

    “先解决硬件。”刘能敲了敲白板,“基因编辑需要的CRISPR系统、高通量筛选平台,这些设备咱们必须咬牙买。”

    他调出一份海外仪器厂商的报价单,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单是一台进口基因测序仪就要价两千万,更别提配套的低温离心机、超净工作台。

    技术员小林推了推眼镜:“刘总,这些设备欧美对华实行技术封锁,就算有钱,通关手续也.”

    话音未落,角落里的小张突然站起:“我在加州认识个做二手仪器交易的华人,他说能搞到退役实验室的设备,价格能压到市场价六成!”

    众人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年轻人身上,刘能眼睛一亮,立刻掏出手机:“

    联系方式给我,今晚就视频谈。”

    其实这事儿叶雨泽也完全能做,肯定会比他刘能自己联系做的更好。

    但是刘能还是决定自己做,倒不是逞能,而是这些东西太敏感,一旦被查,会给战士集团带来麻烦。

    如果因为这件事,让战士集团受到制裁,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他决定自己来。

    当晚十点,刘能守在办公室电脑前,屏幕里的旧金山已晨光微露。

    华裔商人陈启文戴着金丝眼镜,身后是堆满仪器箱的仓库:

    “老刘,这些设备都是斯坦福淘汰的,功能完好,就是外观旧点。不过.”

    他顿了顿,“最近海关查得严,得走特殊渠道。”

    刘能握紧鼠标,指节泛白:“只要能运进来,费用好说。”

    最终双方敲定以三千万打包采购核心设备,陈启文承诺两周内到货。

    与此同时,人工气候室的选址成了难题。

    刘能带着团队跑遍军垦城周边,废弃的农机仓库湿度超标,新建场地又耗时太久。

    直到某天路过老棉纺厂,破败的厂房里积灰的管道突然给了他灵感——这座建于八十年代的厂房层高足有八米,通风系统稍加改造就能满足恒温恒湿需求。

    “把二楼的棉纺设备全拆了,墙面做防菌处理。”

    刘能站在布满蛛网的车间里,对着施工队长比划:

    “屋顶加装智能控温玻璃,再埋十条水循环管道。”

    工人们看着这位总公司大老板亲自爬上脚手架测量尺寸,安全帽蹭落墙皮也浑然不觉。

    资金消耗比预想更快。当刘能在财务报表上看到“设备采购已用4200万”时,后颈渗出冷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