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地球文明次干扰高维信息(3 / 6)

加入书签

碰和反馈,慢慢摸索着那把复杂到极致的“高维之锁”

的内部结构。

积累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算集群的解析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现,这些高维信息并非完全无序,其内部似乎存在着某种多层级的“编码结构”

最外层是剧烈而混乱的波动,如同保护壳;但拨开这层外壳,内里则是一种极其复杂、但相对稳定的信息模式,蕴含着某种“意图”

或“指令”

的雏形。

虽然由于数据量依然不足,无法做到完全破解其具体含义,但破解其“结构特征”

和“生效模式”

已经成为可能!

“我们现在还不需要完全读懂一门外语,”

王海峰在一次核心会议上激动地阐述,眼中布满血丝却光芒四射,

“但我们现在能辨认出这门外语里的某些‘关键词’和‘语法结构’了!

我们知道当某种特定结构的波动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叛军舰队某种战术优势的提升!

这就足够了!

以后,我们会完全的理解它,掌握它,应用它”

基于这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四号研究所”

的下一个目标顺理成章地被提出——干扰它!

既然能捕捉到特定的高维信息模式,并理解了其大致的“生效机制”

(即通过扰动底层弦背景来间接影响低维现实概率),那么能否制造出一种反向的“弦振动”

,去抵消、覆盖或者扰乱它?

孔方佳在得知“契合试验”

取得关键突破后,第一时间批准了这个更具攻击性的研究方向,并亲自将其命名为“弦球之手”

计划。

“弦球之眼”

负责看破迷雾,“弦球之手”

则尝试拨动棋盘!

理论构建同样艰难。

干扰并非简单的能量对冲,那样只会引更剧烈的反冲。

必须是一种更加精妙的、“以弦制弦”

的方式。

研究团队提出了数十种模型,最终一种基于“相位共轭弦波”

的理论脱颖而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弦球之眼”

精确捕捉目标高维信息的瞬时振动模式,然后由“弦球之手”

装置在极短时间内生成一道与其振动相位几乎完全相反、但能量级数经过精密计算的“镜像弦波”

两道波动在宇宙弦背景中相遇、叠加,理论上会产生强烈的干涉效应,从而极大削弱甚至抵消原高维信息对低维现实的影响。

这需要极其惊人的计算力来实时分析目标波动并生成“镜像波”

,同时对能量控制的精度要求达到了变态级别——能量过低则干扰无效,能量过高则可能自身成为新的、更强的“特征弦”

信号,无异于在黑夜里点燃火把。

又是无数个不眠之夜。

能源核心一次次过载,精密烧毁的元件堆积如山。

但团队的热情从未消退。

终于,在一个模拟环境中,利用之前捕捉到的一段重复性较高的高维信息片段作为靶标,“弦球之手”

原型机成功地将该信息片段的“有效强度”

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七!

实验室里爆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

虽然未能完全消除,但这证明了一条路——高维信息,并非不可触碰、不可干涉的神之领域!

消息传到孔方佳那里时,他正在与阿斯塔罗斯进行例行通讯,讨论西部战场僵持的局势。

得到消息的他表面上依旧平静,不让二皇子看出端与,但结束通讯后,他独自在办公室伫立了足足十分钟,只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立刻下令,将“弦球之手”

原型机及其配套的小型化“弦球之眼”

-iii型探测器,秘密加装到即将返回西部战场执行下一阶段侦察任务的“夜莺三号”

侦察舰上。

真正的试验场,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黑塔帝国与叛军交锋的前线。

“夜莺三号”

舰长,依然是沉稳老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