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团结力量大(4 / 5)

加入书签

何结构的数学描述片段,这为后续的“维度护盾”强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

技术的进步如同滚雪球般加速。随着对裂缝规律的理解加深,以及对高维连接机制的认知提升,孔方佳把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被提上日程——重新建立与仙女座星系“深渊远征军”的稳定联系,并尝试构建地球文明在仙女座星系的永久存在。

这一次,他们不再依赖危险且不可控的天然“裂隙”穿越。基于对裂缝网络和维度屏障技术的掌握,联合团队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构想——“人工诱导共振通道”。

原理是利用对银河系内某个特定裂缝(选择一个能量水平适中、状态稳定且与仙女座“彼岸”基地附近裂缝存在某种微弱“共振关联”的)进行精确的“灵弦谐振”激发,同时在“彼岸”基地附近进行同步的谐振操作,如同在两把锁之间建立一把唯一的、临时的“钥匙”,强行在两地之间打开一个短暂、可控的微观维度通道。

这个计划的风险极高,涉及的能量和计算量庞大到难以想象。但在联合了三大文明顶尖资源和智慧的前提下,经过无数次模拟推演和技术验证,计划最终获得了批准。

公元2058年10月,代号“归途之光”的行动正式启动。

位于银河系L-77星域边缘,一个被严密监控和屏蔽的废弃星系内,一座由三方共同建造的、规模堪比小型城市的巨型谐振设施——“方尖碑”平台,缓缓启动了它的核心。

无数能量导管发出低沉的咆哮,聚焦阵列对准了星系中央那个被选定的、代号“回声”的稳定裂缝。

与此同时,远在254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彼岸”基地也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周擎大校亲自坐镇指挥,基地所有能源被导向新建成的、“方尖碑”的缩小版——“信标”谐振器。

“能量注入百分之八十……‘灵弦’谐振频率锁定……‘回声’裂缝反馈稳定……”“方尖碑”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颤抖。

“仙女座‘信标’报告,同步谐振准备就绪,频率匹配确认。”另一条频道传来周擎沉稳的声音。

孔方佳坐镇“启明号”,在数光年外的安全距离通过量子通讯观看着这一切。他的面容平静,但紧握的拳头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李艳、王海峰、“枢机”等人则在“昆仑之心”基地,通过数据流远程监控着关键参数。

“倒计时,十、九、八……”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三、二、一!启动共振!”

“方尖碑”和“信标”同时爆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洪流,精准地注入各自的目标裂缝。通过“洞察”数据湖的实时连接,两地的谐振波完美同步。

刹那间,奇异的景象发生了!

银河系的“回声”裂缝和仙女座的“彼岸”裂缝,并没有像被暴力撕裂那样爆发出毁灭性能量,而是如同被唤醒的沉睡巨兽,缓缓“睁开了眼睛”。两个裂缝内部的“灵弦”结构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共振起来,散发出柔和而深邃的光芒。

紧接着,在两地谐振设施构建的复杂力场引导下,一条极其纤细、若隐若现、由纯粹能量和扭曲时空构成的“光丝”,仿佛跨越了宇宙的尺度,凭空出现在“回声”裂缝和“信标”谐振器之间!

通道,打开了!

虽然极其不稳定,持续时间预计只有短短几分钟,并且只能允许极低信息密度的量子通讯流和微型探测器通过,但这无疑是历史性的一刻!这是智慧生命首次以可控的方式,主动连接起相隔百万光年的宇宙尺度距离!

“通道稳定!量子通讯链路建立!信息传输……成功!”通讯官激动地大喊。

早已准备就绪的数据包,包含着地球文明这一年多来的技术突破、联合研究的进展、以及来自家园的问候与指令,沿着这条脆弱的“光丝”,瞬间抵达了“彼岸”基地。

片刻之后,来自“深渊远征军”的、积压了许久的详细报告和新的观测数据,也成功地传回了银河系。

第一次实验性通道开启取得了圆满成功!尽管维持时间短暂,消耗能量巨大,但它证明了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联合团队不断优化谐振算法,提升能量效率,加固通道稳定性。通道的维持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