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团结力量大(1 / 5)
公元2058年初至2059年初,银河系及邻近星系。
“昆仑之心”基地联合实验的成功,如同在第一块严丝合缝的基石上注入了强效粘合剂。那份由谨慎、试探甚至些许分歧共同达成的《战略合作框架》,开始被实实在在的、令人振奋的成果所填充。
希望的曙光不再仅仅是遥远天边的一线微明,而是逐渐化作驱散未知黑暗的、愈发耀眼的光芒。
在框架下成立的三方联合战略协调委员会高效运转起来,总部设在新长安“文明会堂”地下深层加固区域。地球、星盟、黑塔帝国的常驻代表及其技术团队,在经历了最初的磨合期后,逐渐找到了一种基于共同危机感和专业精神的协作节奏。
数据,这个宇宙最客观的语言,成为了沟通最有效的桥梁。来自“昆仑之心”的“灵弦”背景噪声分析、来自星盟“纯光之海”的高维能量谐波记录、来自黑塔帝国“永恒黑塔档案馆”的古老星图及异常现象报告……
这些原本被封存在各自文明最高数据库深处的信息,开始在约定的加密协议下,如同百川归海,汇入联合委员会建立的、代号“洞察”的中央数据湖。
而随着数据交叉对比和深度挖掘的展开,一个之前被忽视,或者说未被正确解读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
“‘铁幕’星云,编号Nebu-Gaa-779,原本记录为高引力源导致的星尘聚集异常,”一位地球的数据分析师指着全息星图上的一片模糊区域,语气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但结合星盟提供的能量文明长期监测数据,我们发现其核心辐射频谱在特定波段存在极其微弱的、与‘哨兵’异常区边缘辐射相似的‘维度皱褶’特征。”
几乎同时,黑塔帝国的一位情报官也调出了另一份报告:“帝国边疆,‘沉寂回廊’K-44区,长期存在无法解释的导航仪器轻微偏移现象,以往归咎于未测绘的暗物质云。
但对比地球提供的‘灵弦’基准波动模型,该区域的‘灵弦’背景存在持续性的、低于正常阈值的‘应力’读数,模式与‘彼岸’基地传回的、处于‘休眠’状态的本地‘裂隙’数据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吻合度。”
类似的发现接踵而至。在星盟控制下的“流光星域”边缘,一片被认为只是普通脉冲星残骸的区域,其释放的周期性信号中,被灵能文明的专家解析出了蕴含高维信息熵的“印记”;
而在黑塔帝国腹地一个不起眼的废弃矿业星系,古老的勘探记录显示该星系行星轨道存在无法用常规天体力学解释的微小扰动,经联合模型推演,与微型的、不稳定的时空裂缝引力效应高度匹配。
这些被重新审视、并被统一归类为“潜在高维通道特征”的宇宙裂缝,数量远比预想的要多,分布也更为广泛。
它们大多能量水平极低,状态稳定甚至“休眠”,如同宇宙肌体上细微而古老的疤痕,若非有了“哨兵”和“静默弦顶”这两个极端样本作为参照,以及三方数据的互补印证,根本难以从浩如烟海的宇宙噪声中被识别出来。
这一发现立刻在联合委员会内部引发了新一轮激烈的讨论。
黑塔帝国的军部代表,那位肩扛三颗菱形将星的霍克上将,首先表达了强烈的担忧,他粗壮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这些裂缝……就像埋在我们卧榻之下的炸弹!
谁能保证它们不会在某一天突然被激活,成为‘收割者’直接入侵的跳板?我建议,立即调动帝国舰队,对境内所有已识别的潜在裂缝进行封锁和……必要时的摧毁作业!”
“霍克将军,鲁莽的行动可能适得其反。”星盟的凯洛斯·织网者立刻通过投影表示反对,他太阳穴的能量导管闪烁着沉稳的蓝光,意念平和但坚定,
“我们对这些裂缝的本质和触发机制知之甚少。贸然使用高能量武器攻击,很可能不是‘拆除’炸弹,而是‘引爆’它。甚至可能惊动我们尚且无法应对的存在。”
能量文明的“光语者”伊克斯也发出合成的光语,其光团波动显示出谨慎的态度:“凯洛斯议员说得对。这些裂缝,尤其是处于稳定或休眠状态的,本身也是一个宝贵的研究窗口。
我们可以通过非侵入式的观测,了解高维与低维连接的物理规律,这或许比研究‘哨兵’那种活跃且危险的异常区更为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