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前线战场反攻(一)(2 / 6)
然引起的“灵弦”基础背景的微妙畸变和能量涟漪信号,类似于天文学中通过观测引力波推断宇宙大事件的方法。
通过实时分析这些微弱扰动,阵列可提前预警潜在的高维威胁,提供关键的战术决策时间窗口。
蜂群-IV自适应智能导弹:
弹载计算机系统采用了生物神经网络启发式算法,具备强大的模糊逻辑处理和分布式自主决策能力。
在极强电磁干扰和“灵弦”乱流环境中,这些导弹通过彼此间的短距加密通讯网络共享实时数据,像自然蜂群一样协同规划最优攻击路径,并自主识别优先级最高的目标,如引擎核心、武器阵列节点或指挥中枢。
这种智能协同大幅提升了导弹群的生存率和打击精度,在饱和攻击中实现高效毁伤。
织网者战场信息协同系统:
该系统利用优化后的“灵弦”模型建立了一个近乎免疫常规干扰的低延迟量子-灵弦混合通讯网络。
人类指挥官的战略部署意图与“自由火种”战士的战术洞察得以实时无缝衔接,形成一体化的指挥链。这使得混编舰队能够执行以往不可能实现的复杂协同机动,如交叉火力掩护和精准包围战术,显着增强整体作战效能。
堡垒-III型机动防御平台升级套件:
除了强化护盾防护和火力输出外,该套件最大的改进是配备了大容量“熔炉干扰器”垂直发射井和更强大的能源核心系统。
升级后,平台能够作为移动堡垒在区域内高效反制高维意识控制攻击,提供持续的战略压制能力,确保友方单位在意识战中的主导权。
熔炉干扰器原型:
其战斗部核心是一个精密的“灵弦”共振腔结构,在引爆瞬间,该腔体将储存的高密度能量以特定波形释放,该波形与“意识熔炉”控制频段高度重合,形成复杂的干扰模式。
如同在无线电频道中投放强力噪音脉冲,这种释放能暂时“堵塞”敌方的控制信号传输通道,为友方单位争取关键的战术喘息时间。
“不屈”级陆战队员动力装甲增强模块:
集成微型“守护者-V”和强化关节动力,使得单兵在面对可能存在的、携带高维意识碎片的敌方地面单位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能力和反击资本。
“方舟”级文明火种舰隐蔽系统升级:
利用对“灵弦”的更深入理解,其屏蔽力场不仅能吸收和散射电磁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熨平”自身在“灵弦”背景上的微弱涟漪,实现更高层次的“光学”和“灵弦”双隐形。
“昆仑之心”基地全域灵弦屏蔽力场强化:
为核心区域构建了多层、复合的“灵弦”过滤网,能有效识别并阻挡未经授权的高维意识探知和渗透尝试。
报告的最后,是那份厚重的反攻预案。孔方佳的指尖在冰冷的金属扶手上轻轻敲击,那节奏仿佛是在丈量着倒计时,又像是在无声地校准着思绪。
指挥中心内,原本细微的操作声响此刻几乎完全消失,空气凝滞如铁,其他军官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连呼吸都显得格外克制,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中央指挥席上那道沉静却蕴含着风暴的身影。
“通知前线指挥部所有将官,”孔方佳的声音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骤然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清晰而冷冽地穿透了指挥中心的每一寸空间,“‘自由火种’尼欧首领及其核心指挥层,”他略作停顿,让每个字的分量都沉甸甸地落下,“半小时后,召开‘利剑出鞘’作战会议。”
命令下达,简洁有力。刹那间,无形的电流似乎贯通了整个指挥链。庞大的战争机器核心部件开始高速啮合,齿轮咬合的声音虽不可闻,却能在每一颗紧绷的心脏中感受到那沉闷而有力的律动。
信息流以光速奔涌,指令被层层分解,人员、舰船、物资开始朝着预定的节点高效集结。
半小时后,“启明号”最深层的全息战术简报室内,气氛凝重而炽热,仿佛空气本身都因即将喷薄的战意而微微扭曲。
椭圆形的巨大会议桌周围,坐满了或实体出席、或全息投影与会的双方高层。实体与会者能感受到座椅的微凉触感和空气中淡淡的臭氧味,而投影则闪烁着稳定却冰冷的光晕。
地球方面,赵锐上将依旧是一副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