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零号空间里的秘密(3 / 5)
粒子性质也仅出现极其微小、瞬间即逝的波动,很快便恢复原状。性变概率低于检测阈值!在这里,想要永久改变一个粒子的状态,需要的能量阈值高得惊人!”
王海峰若有所思:“极致的稳定,也意味着极致的‘惯性’和‘惰性’。在这里,改变很难发生,但一旦发生……或许就是某种根本性的、涉及规则层面的变化?”他想到了粒子进出空间壁时的性状转换。
孔方佳凝视着屏幕上迅速恢复平静的弦景,目光深邃:“如同一个拥有极强自愈能力的生命体,或者一个被设置了绝对平衡法则的领域。这解释了为什么它能容纳对立物质,因为任何‘扰动’都会被迅速中和。”
基础研究进行了数日,获得了海量的宝贵数据。零号空间的“绝对稳定”和“强自愈”特性被反复验证。但关于如何利用它来研究暗影能量,仍缺少关键一环。
这天,王海峰拿着一份厚厚的分析报告找到孔方佳和李艳,眉头紧锁:“元帅,李博士,我们对零号空间本身的理解加深了,但有一个问题。
空间内部的绝对稳定,意味着即使我们成功将暗影能量引入,它很可能也会像其他能量一样被‘驯化’,失去其在异常空域中的活性特征。我们捕捉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死’的样本,无法反映其与宇宙弦耦合、以及可能存在的意识特性。”
李艳点头表示同意:“王老说得对。就像把一条凶猛的鲨鱼放进一个连水波都几乎不动的绝对平静的水族箱,它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活力。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模拟异常空域部分环境效应,但又可控的‘观察窗’。”
孔方佳沉思片刻,指向了关于空间壁交互的研究数据:“关键可能在这里。粒子穿越空间壁时发生的性状转换,说明零号空间的‘规则’在边界处存在一个切换。
如果我们不把暗影能量完全引入空间内部,而是让它处于一种……‘半进入’状态,或者说,让它在穿越边界的过程中被我们‘定格’观察呢?”
这个想法极具启发性。但技术难度极大,需要极其精确的控制。
就在这时,一位负责空间壁动力学建模的年轻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或许……我们可以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捕捉,而是直接去γ-7异常空域!
建造一个大型的、开放式的‘户外’零号空间生成装置,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在异常空域内主动去‘兜住’一股暗影能量,然后连同空间一起带出来观察!”
这个方案风险极高,但可能性也最大。它避免了将危险能量引入基地内部,而是在其“原生环境”附近进行就地研究。
经过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激烈论证和模拟推演,技术团队最终拿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改装一艘大型无人科考舰,将其中部舱室完全掏空,结构强化,安装超大型的零号空间生成器阵列,使其能在太空中形成一个短暂维持的、舰体规模的“气泡”状零号空间。这艘舰船将作为移动的“捕捉网”,深入γ-7边缘区域执行任务。
“恐怕我们还需要去一趟γ-7,”王海峰看着最终方案,语气凝重但坚定地对孔方佳说,“只有在那里,通过这种‘户外零号空间’来直接捕捉那些活跃的暗影能量,然后才能在相对安全的外部空域进行精确测定。这是验证我们猜想的最直接途径。”
孔方佳没有丝毫犹豫,他目光锐利如鹰,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扭曲星域中的答案:“我同意。这次行动,我亲自带队。”
李艳担忧地看着他:“佳哥,太危险了。γ-7的情况复杂多变……”
孔方佳抬手打断她,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正因危险,我才必须亲临一线。这个发现可能关乎文明未来的走向,我必须亲眼见证,亲自判断。放心,我们会做好万全准备。”
命令下达,地球庞大的工业机器再次高效运转。一艘“鲲鹏”级重型工业舰被选中,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入船坞进行紧急改装。
工程师们拆除了其中部所有的居住区和货舱,加固龙骨,安装了数台并联的、功率强大的零号空间生成器,以及配套的巨型能源核心和冷却系统。
舰体两侧由数条坚固的横向廊桥连接,远远看去,整艘船就像一个巨大的中空长方形框架。
同时,一支由“启明号”领衔,配属两艘“玄武”级护卫舰、四艘“夜莺”级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