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零号空间里的秘密(2 / 5)
征。建立最完善的‘零号空间弦基准数据库’。”
“二、首次拨动:在完成基准观测后,启动‘弦球之手’-Ⅰ型机,在零号空间内部,对选定的粒子弦或背景弦进行极其微弱的、精确控制的‘拨动’试验。
观察在这种绝对稳定环境下,弦被干扰后的响应模式、恢复速度、以及是否会引起粒子性质的任何微小变化(性变)。这是人类首次在如此特殊环境下直接干预宇宙的底层结构,务必谨慎!”
“三、空间壁交互研究:重新精确分析任何物质或能量穿越零号空间壁时的瞬时弦特征变化过程。重点捕捉其‘性状转换’(如正常物质粒子进入后保持稳定,而出时可能变为中微子)的弦动力学机制。这可能是理解位面/维度转换的关键。”
“明白!”李艳和王海峰异口同声,眼中都燃烧起挑战终极难题的火焰。
命令如山,洪荒基地瞬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庞大的能源被优先输送到零号空间实验区,“弦球之眼”-III型和“弦球之手”-Ⅰ型机被小心而精确地调整到最佳状态。数以百计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三班倒,日夜不休地投入到这场对宇宙最深层次奥秘的冲击中。
孔方佳将地球的事务稍作安排后,便亲自乘坐高速穿梭机抵达了洪荒基地。他需要第一时间站在研究的最前沿,感受每一次数据波动,参与每一次关键决策。
实验室内,气氛凝重而专注。巨大的中央控制台前,孔方佳、李艳、王海峰并排而立,目光紧盯着主屏幕上“弦球之眼”传回的、经过复杂算法渲染的零号空间内部微观弦景。
与正常空间或异常空域那纷繁复杂、躁动不安的弦景截然不同,零号空间内的景象呈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近乎神圣的“秩序感”。
无数根宇宙弦如同被冻结在绝对零度的光丝,以一种极低频率、近乎完美的简谐模式平稳振动着,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整个空间仿佛一张无比平整、毫无涟漪的湖面,又像是一幅由亿万根发光的琴弦构成的、静止却蕴含无限可能的几何画卷。
“太美了……”李艳忍不住低声赞叹,作为一名科学家,她为这种极致的基础物理之美所倾倒,“这就是弦的基态……宇宙最底层的‘寂静’。”
王海峰则更关注细节,他指着屏幕上几个被高亮标记的区域:“看,这是注入的电子束其集体波动形成的弦波包,还有反质子……它们在正常空间里弦特征迥异,相互排斥。
但在这里,它们的弦振动虽然仍保有各自的特征频率,却都‘沉寂’了下来,稳定共存,互不干扰。就像……暴躁的野兽被安抚后,暂时收起了利爪。”
孔方佳微微颔首,他的感知更为宏观:“绝对的稳定,意味着极低的熵。这或许就是零号空间能容纳对立存在的原因。接下来,进行拨动试验。”
“弦球之手”准备就绪。操作员深吸一口气,在控制台上输入了一连串极其复杂的指令。目标是零号空间内一簇相对孤立的背景弦。
“能量注入,千分之一标准单位。频率调制,匹配目标弦自然振动谐波。相位共轭镜像波生成……发射!”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只有仪器内部能量核心一个微不可察的波动。一道无形无质、却精准无比的“拨动”之力,穿越了实验设备的隔离层,作用在了零号空间内部那绝对平静的弦场上。
瞬间,被拨动的那几根弦如同被微风轻拂的琴弦,荡起了一圈细微的涟漪,振动幅度和频率发生了短暂的、可测量的变化。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盯着数据流。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人大感惊异。
那圈涟漪并未像在正常空间中那样迅速扩散或引发连锁反应,而是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在极小的范围内荡漾了几下,然后……就如同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强行“抚平”,迅速地衰减、平息了下去。
被拨动的弦,在短短数秒内,就几乎完全恢复到了拨动前的稳定状态!
“恢复速度远超正常空间!能量耗散几乎为零!”数据分析师惊呼,“就像是……拨动了一潭极度粘稠的胶水,阻力巨大,且弹性恢复力极强!”
李艳快速调出不同粒子弦被拨动后的数据:“看,即使是粒子弦,被干扰后其对应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