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确认猜测与尝试沟通(2 / 5)

加入书签

力,“导航官,规划新航线。目标,数据库中标明的下一个疑似‘暗系’空域,代号‘涡旋-12’。舰队即刻出发。我们要更多的样本。”

接下来的几周,地球舰队如同宇宙中的苦行僧,穿梭于银河系各个荒凉而危险的角落。

“涡旋-12”空域:这是一个由超新星遗迹和活跃星云构成的巨大漩涡,内部充满了高能等离子流和狂暴的电磁风暴。舰队甫一抵达,剧烈的能量湍流就让护盾读数剧烈波动。

“守护者”网络的部署异常艰难,数个节点在启动瞬间就因过载而烧毁。当“弦球之眼”艰难地穿透能量乱流,看到的是一片无比“狂躁”的弦景——暗影弦如同被无形鞭子抽打般,随着等离子风暴疯狂舞动、撕裂、又重新组合,其暗影部分呈现出一种炽热的、仿佛在燃烧的亮蓝色调。

一次谨慎的低功率激光试探,立刻引发了远超预期的反应——并非单一源头的反击,而是大片区域的暗影弦仿佛被同时激怒,汇聚成一道横跨数万公里的、扭曲的能量飓风,狠狠撞向边界,虽被阻挡,但其瞬间强度让所有人心惊肉跳。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些较小的、流动性的暗影弦凝聚团,但未发现大型稳定碎片。

“静默之疤”空域:与“涡旋-12”的狂暴截然相反,这片广袤区域宇宙背景辐射温度极低,物质密度近乎为零,物理规则呈现出诡异的“惰性”。舰队的传感器在这里效能大减,仿佛陷入了粘稠的墨汁。

“弦球之眼”启动时,反馈回的弦景令人极度不适——所有的弦,包括那些被暗影缠绕的,都如同陷入了胶水般,缓慢、挣扎地蠕动着,其振动频率低到几乎难以探测。暗影的颜色也变为一种死寂的深灰。

一次微弱的磁脉冲试探,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一颗小石子,激起的涟漪缓慢扩散,许久之后,才引来一道同样缓慢、却带着刺骨冰寒意味的精神冲击,仿佛来自亘古的沉睡者被打扰后发出的不满嘟囔。这里的暗影弦分布稀疏,未发现明显碎片结构。

“KL-17”空域:环绕着一颗极度不稳定、随时可能爆发为超新星的沃尔夫-拉叶星。致命辐射、高温粒子流、强大的恒星风构成了这里的死亡帷幕。舰队不得不保持在极远距离,依靠特制的辐射屏蔽探测器进行扫描。

“弦球之眼”捕捉到的弦景堪称炼狱——暗影弦在高温和辐射下仿佛在沸腾、尖叫,其振动频率高得吓人,暗影呈现出不祥的暗红色。一次定向高能粒子束试探,如同捅了马蜂窝,瞬间引来了来自多个方向的、炽热而狂暴的精神能量冲击,它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融合叠加,冲击强度骇人听闻。

在这里,他们清晰地观测到了三个大型的、结构稳定的暗红色暗影弦聚合体,盘踞在恒星引力平衡点附近,如同守护巢穴的恶龙,对任何外来刺激都报以最猛烈的攻击。

每一次探测,都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和新一轮的数据冲击。科学家们疲于奔命,不断调整模型,试图理解这些暗影弦在不同极端条件下的行为模式及其背后的统一规律。

结果令人心悸,却又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被预料到。

几乎在每一个被探查的“暗系”空域,“弦球之眼”都揭示了同样存在的、被那种诡异暗影所缠绕污染的宇宙弦!它们在不同的极端环境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活跃”形式,但其核心的能量-信息特征,与最初的γ-7高度同源。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超过一半的此类空域内部,他们确实发现了类似γ-7中那样的、更具凝聚性和结构性的“碎片”状暗影弦聚合体!

它们如同潜伏在巢穴中的毒蛛,盘踞在异常空域物理规则最扭曲的核心区域,对任何外来的探测或刺激表现出强烈的、充满恶意的反应,其攻击模式——那种直接作用于弦背景和意识层面的精神能量冲击——也基本相同。

同样,所有这些攻击,无一例外,都被限制在了各自所在的异常空域边界之内,无法有效延伸到正常的宇宙空间中。

地球舰队的“叩诊”战术虽然每次都被激烈的反击所打断,甚至付出了一些探测器损失和舰船护盾能量严重消耗的代价,但也成功收集到了海量的、无比珍贵的实战数据,逐步摸清了这些诡异存在的攻击阈值、反应模式和力量上限。

“‘暗影弦’……很可能是这些物理规则极端异常区域的‘伴生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