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发现端与着手反制(4 / 6)

加入书签

的心理战指导手册,强调在高强度任务期间保持个体批判性思维和指挥官独立决策的重要性,手册需包含实战案例和应对演练模块。""是!元帅。"分析师立即回应,迅速执行指令。

就在数据分析团队忙于执行命令时,另一组负责追踪高维信息"源头"的团队,取得了更为惊人的发现。

他们的工作极其枯燥,如同星际考古学家在无垠沙海中挖掘遗迹,需要从浩如烟海的时空坐标数据中,仔细筛查每一个微弱的异常信号,寻找那些异常波动最初的起源点,日复一日地核对坐标和时间戳,几乎像是在宇宙尘埃中寻找一粒失落的珍珠。

负责人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天体物理学家,名叫陈星,他性格内向却对数据有着近乎偏执的专注。

他几乎住在数据堆里,办公桌旁堆满了未整理的星图报告和能量读数表,此刻他双眼通红,布满血丝,却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到了孔方佳和王海峰面前,脚步踉跄,连呼吸都带着急促的喘息。

"元帅!王老!找到了!规律找到了!"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甚至有些语无伦次,手指不自觉地颤抖着,"发送点!高维信息的发送放大点!它就在那里,清晰得像夜空中的灯塔!"

他不由分说地将两人拉到一个相对僻静的分析工作台前,动作急切地推开散乱的线缆,将自己团队数月来不眠不休的成果投射出来。

那是一个精细的三维银河系星图,背景是深邃的宇宙黑暗,其中点缀着无数闪烁的蓝色光点,每一个光点代表一次被成功捕捉并追溯到源头的高维信息发送事件,光点的亮度随着信息强度变化,仿佛在无声诉说宇宙的秘密。

"看!"陈星的手指颤抖着在星图上划过,指尖轻触虚拟界面,将那些光点用淡金色的线条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稀疏却意义重大的网络,线条交织成复杂的几何图案,"这些事件,它们的原始发送坐标,并非随机分布!它们几乎毫无例外地,都紧贴着这些天体——"

他的手指重点圈出了几类天体:黑洞(包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以及诸多恒星级黑洞,它们的引力井如深渊般吞噬光线)、中子星(尤其是那些高速旋转、辐射强大电磁波的脉冲星,其表面磁场扭曲着时空结构)、以及少数质量异常巨大的O型、B型蓝巨星(它们的高温核心释放出狂暴的能量洪流)。

"我们对比了这些发送事件的能量强度、信息复杂度和最终在目标区域产生的干扰效果,"陈星快速地调出对比数据图表,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曲线和柱状图,能量读数峰值在黑洞附近急剧飙升,"

于是发现了一个明确的正相关关系:距离这些大质量致密天体越近,发送出的高维信息就越‘强劲’、越‘清晰’,其产生的现实干涉效应也越明显!

例如,在脉冲星旁的事件,干扰强度是普通区域的百倍以上;反之,如果发送点附近只有普通的G型、K型恒星,其效果要差好几个数量级,信息几乎像被稀释在虚空中!"

王海峰猛地吸了一口气,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溜圆,手指无意识地扶了扶镜框,仿佛在脑海中重构整个宇宙模型:"时空扭曲放大器!这些超大质量天体,其巨大的引力场扭曲了时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极其强大的‘透镜’和‘放大器’!

高维力量似乎也无法直接在我们这个维度的普通空间里高效地‘发声’,它们需要借助这些‘宇宙喇叭’来放大它们的‘信号’,就像声波在峡谷中回荡,被聚焦和增强!"他的声音带着顿悟的震撼,仿佛揭开了宇宙最深层的面纱。

这个发现如同闪电,瞬间照亮了许多谜团!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孔方佳恍然大悟,拳头下意识地握紧,"难怪‘净蚀者’的老巢要设在大犬座矮星系,那里虽然没有银河中心那么庞大的黑洞,但也存在数个恒星级黑洞和密集的中子星群!

难怪硅基文明在银河系中心黑洞附近的活动最频繁,力量也最强大!因为它们更容易接收到被‘放大’后的高维信息,受到的‘赋能’也最强!"

李艳也立刻想到了关键点:"从基因和神经结构上看,硅基生命的思维模式可能更趋于‘线性’和‘逻辑化’,相比碳基生命复杂混沌的情感意识,它们的‘特征弦’可能更容易与这种被放大后的、带有强烈‘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