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睁眼看世界?不,看看现汉(3 / 6)
照“王道”“霸道”立场入座辩论。;
“王道”在于“治”,“霸道”则是“制“。
如同前世“左右”成为形容词。在现汉内,王道派系内部会指责队友太“霸道”,而霸道派系内部会讽刺“王道”方面太惠,蛮夷是畏威不怀德的。
左和右理论的出现,是归结于西方人对于“威权对普通人的束缚”是否合理的辩论。
西方在意的是“威权”,而在东方在意的却是“治乱循环”。
无论王道还是霸道,也无论“治”还是“制”,要解决的都是“天心之争”。
“天心之争”哲学下,讨论的人对供养自己的天地、社稷有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宣冲仔细的阅读了“天心之争”,总结一下,就是“个人唯心”和“天道唯物”之间不相契所产生的矛盾。
这种哲学思想,是围绕着五造大汉不断“治乱循环”而搭建的哲学框架。
现汉的学者们认为:所有王朝开国时期,自上而下都是“天心相合”,故天下大治。而到了中后期,则会因为一系列“天心相悖”的操作,由治转为乱。
以“亨汉”为例,该条兴衰规律格外清晰。
亨汉是刘备光复的,但是东汉末年地方上豪强集团基本盘,早已是冰冻三尺。
刘备创立亨汉后,七年就撒手而去了;而后二十年,虽然有名臣辅助,但太宗(刘禅)以仁,对麾下众臣多以训斥为主,而非行雷霆杀伐。
故在亨汉中后期,就依旧是魏晋那个鸟样子。
“心”就是人所想,“天道”就是客观规律,就是允许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所行的可能。
亨汉后期,当世家大族用五石散、清谈来追求心灵超脱;而百姓则是在佛像前寻觅慰藉,而不注重“天”。随后天下大乱,这就是“天心相悖”所产生的。
近代大儒们批判亨汉末期怪相:自上而下,都没对天道社稷,产生一个正确的态度。
而“天心相合”的标准是:百姓对脚下的社稷细心灌种;而士大夫要操持正业,天子和各地宗族族长,掌握“祀”要恪守礼法。时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防止与“社稷”相悖。使得稳定体系产生“病”相。
而本朝就是按照“天心之争”纲领来治国,至今已经是四百年了。
大儒们把这个世界自上而下的总结,将所有的人道纷争都归结于“天心相悖”。
故,宣冲用前世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是有“大众和精英的矛盾”;但是本朝的百姓士大夫们则完全没这个概念,他们的思维中只有“天心相悖”。
所谓“心”,就是士大夫也好,百姓也罢,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让自己的“心”和“天”相悖。
不存在士大夫对百姓压榨的概念,倘若有人对着百姓阐述压榨,那就是故意教唆,试图制造“天心相悖”。
而百姓若是履行种田种地“天职”,却因为苛捐杂税活不下去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