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涂山(2 / 4)
bsp; >愿力如潮,
>若仍有深渊欲起,
>我等,便是它的尽头。”
这段文字出现的瞬间,全球所有参与“千灯行动”的灯火同时明亮三分。空间站中的宇航员惊觉舷窗外的大气边缘竟浮现出一圈淡金色的辉光,形如环带,环绕地球一周,持续整整九分钟才缓缓消散。气象卫星捕捉到这一现象,命名为“启明晕”。
而在黔南老庙,那尊无面护法像胸前的小灯忽然熄灭。
片刻之后,整座庙宇的地基开始震动。尘封百年的地下密室自动开启,一道石梯向下延伸,不知通向何处。守庙的老道士颤巍巍提灯前行,却发现阶梯两侧墙上刻满了名字??每一个都是过去十三年中因点燃心灯而改变命运的人。有些名字还带着血痕,有些则已被岁月磨平,唯有一行新浮现的文字清晰可见:
**“你要下去吗?”**
老道士没有回答,只是继续往下走。越往深处,空气越暖,竟有春风拂面之感。尽头是一间圆形石室,中央摆放着一口水晶棺。棺中无人,只有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袍,袖口绣着一枚梅花印记。他认得这件衣服??那是风时安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的装束。
忽然,水晶棺表面泛起涟漪般的波动,映出无数画面:一位教师在战火中抱着课本冲进教室;一名警察跪在地上为流浪汉做人工呼吸;一个少年在暴雨夜里把伞留给陌生老人,自己淋雨奔跑……这些都不是英雄史诗,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力量,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可以转身离开的时候,选择了留下。
“这就是……他的遗骸?”老道士低声问。
“不。”身后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这是你们留给他的衣冠冢。”
他猛地回头,却不见人影。唯有那件旧袍微微飘动,仿佛真有人披上它,转身离去。
与此同时,西藏寺庙的十三位弟子相继圆寂。他们临终前并未痛苦,反而含笑合目,手中遗器逐一化作光点升空,融入北半球的星轨符阵。老僧最后一个离世,他在最后一口气吐出时,轻声道:“师兄,我们来陪你了。”
那一夜,地球上新生儿啼哭声再次响起,频率依旧契合启明灯节奏,持续时间长达十四分钟,比上次更久。医学界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能记录为“集体生物节律异常”。但民间已有传言:每当世界濒临绝望之际,便会有一批“灯种之子”降生,他们天生能感知他人之痛,也更容易听见心底那句“再试一次”。
十年后。
世界并未因此变得完美。战争仍在爆发,贪婪依旧横行,冷漠如寒雾笼罩都市街头。可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越来越多的城市设立了“守心驿站”,人们可以在那里写下烦恼、倾诉秘密,也可以选择成为倾听者。许多学校将“千灯仪式”纳入冬至传统,孩子们学会的第一课不再是背诵经典,而是思考:“我能为别人做一件什么事?”
那位曾梦见长街灯笼的心理工程师,退休后回到地球,在忆堂附近建了一座小屋。他每天清晨都会点亮一盏油灯,放在窗台上。某天清晨,他发现灯旁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稚嫩的字迹:
**“爷爷,谢谢你一直亮着。”**
他泪流满面,却笑着把这张纸小心收进抽屉最深处。
又过了三十年。
人类终于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