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大技改(1 / 2)

加入书签

你是谁?”

余磊转身时,看见穿白大褂的男人正举着手机录像,镜头对准他和白冰。

“摄影师。”

“!?屎到淋头还在搅便。”余磊很不满,“我们没有邀请摄影师。”

“我们是街拍…情侣…”

“删掉…删掉…”

“等等…”白冰问了摄影师一些媒体信息,照片用途,看着一些佐证后,点头同意了。

“为什么让他走。”

“我累了。”白冰没有解释,独自走了留下余磊,“生闷气”,就这本事。

隔天,集团公司,化石能源的报告会,关于“绿电”,“低碳”的课题。

CCUS这是一个很潮的技术。

从根本上,处理二氧化碳。

公司聘请了这方面的专家,放在余磊桌前的是一本宣传册,《CCUS项目简介》。

这是一本蓝皮书,封面上一个大标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阳光下格外刺眼。

余磊翻开一页,CCUS碳捕捉技术,书大框架分为四部门。

碳捕捉:主要是从工业生产的尾气中将二氧化碳提取出来。

碳运输:通过管道或者运输槽车、这船等将捕捉的二氧化碳运输转移。

碳利用:将二氧化碳作为生产原料使用,比如碳酸饮料、啤酒等生产或者作为保护气体;比如焊接工艺中的二氧化碳保护焊等。

碳封存:在二氧化碳利用后仍有剩余的,库储存在储罐、岩井、矿井、油田等场所。

通过,这一套系列技术,可以让火电厂实现“零碳”,甚至“负碳”排放,算是根治了火电厂的碳排放问题。

“碳中和”,“碳达峰”。

将不再是问题,但是这本册子,模糊了它的缺点“成本”。

专家说,国家未来极有可能推出“双碳目标”,并且用环保成本,抵消了一部分经济成本。

初提“双碳”概念。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段,一个区域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吸收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收支资平衡的“净零排放”。

未来的,燃煤电厂将在这个“目标”的规则下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威胁。

“喂,今天,一句话不说就走了?”白冰今天压根没理他,装作不认识他。

女孩子生气了,还真是。

“喂,喂。”

“我认识你吗?”

白冰这一句给余磊堵住了嘴巴,“我…”余磊“行”,月底余磊还要去绥中电厂出差,今年公司重头戏就是增重容改造了。

老样子,背上大书包。

余磊看了看手机,白冰微信消息没有跳动,“不会拉黑了吧”?

“管她呢。”吃饭要紧。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总部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南临渤海,北倚燕山,西望山海关,东接葫芦岛市,是国华电力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由神华国华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50%)、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5%)和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5%)共同持股。

作为国内首个对俄制800MW机组进行百万千瓦级增容改造的项目,两台机组从“老旧俄制机型”到“高效绿色机组”的蜕变,凝聚着无数国华人的心血。

这里面,是一个个细节,技术改动,调动。

改造前,这两台2000年投产的机组已运行20余年,不仅发电效率逐年下滑,单位煤耗比行业先进水平高出35克

千瓦时,脱硫脱硝系统也难以满足最新环保标准。

供暖季,是大家最担心的日子。

因为。

机组满负荷运行时,脱硫塔的出口浓度总在临界值徘徊,公司不得不派出专人二十四小时盯班。

那个时候,人工智能没有。

就只能“人”上,因为“人”脑智能,依靠人力,体力弥补缺陷,手动调整浆液浓度。

环保,化水,检修一起上。

大家伙神经都要被这玩意搞错乱了,就怕超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