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东吴之变(1 / 3)
时光荏苒,五年光阴,转瞬即逝。
这五年,刘备的鬓角彻底斑白,诸葛亮的身影也愈清瘦,但他们眼中的光芒却愈坚定。
荆、益二州,在看似平和实则坚定不移的推动下,已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达不到并州那般仙界景象,但百姓脸上多了笑容,田间地头多了生机,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
这一日,刘备正在成都府衙与诸葛亮商议进一步在南中推行教化之事,忽有侍从来报,言及城外“祥瑞显现”
,请主公与军师观看。
刘备与诸葛亮疑惑地相视一眼,携手而出。
来到城外一处高坡,但见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大地。
坡下是一片新开辟的稻田,稻浪滚滚,长势喜人,许多农人仍在田间劳作。
并无什么奇珍异兽,也无霞光万道。
然而,刘备深吸了一口气,忽然怔住了。
他感觉到,那拂面而来的晚风之中,除了稻谷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似乎多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似曾相识的气息——一丝清凉、甘冽,吸入肺中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
虽然极其淡薄,远不如并州那般浓郁,更不如曹操中原那般初生时带着些许血燥之气,但这感觉……温和、纯净,充满了生机!
“孔明……你,你可感觉到……”
刘备的声音再次颤抖起来,这一次,是因为巨大的喜悦和不敢置信。
诸葛亮早已闭上双眼,仔细感知。
他的精神力远常人,感受更为清晰。
片刻后,他睁开眼,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欣慰的泪光,他朝着刘备,深深一揖:“主公!
感觉到了!
此乃灵气!
是我荆益之地,万民感念主公仁德,心生希望,所滋生之仙灵之气!
五年耕耘,终得此果!
恭喜主公!
贺喜主公!”
“真……真的成了?真的……成了!”
刘备喃喃自语,他望着坡下那些辛勤耕作的农人,望着他们脸上满足的笑容,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眼眶瞬间湿润。
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激动地跳跃呼喊,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任由泪水滑过饱经风霜的脸颊。
五年的艰辛,五年的坚持,五年的期望,在这一刻,化为了最甘美的回报。
他缓缓抬起手,仿佛要触摸那弥漫在夕阳余晖中的、微不可察却真实存在的希望之气。
“传令下去,”
刘备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今日,成都城内,设宴!
与民同乐!
我等,当为此新生之气,贺!”
当晚,成都府衙之内,灯火通明。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法正、庞统等文武重臣齐聚一堂,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自内心的喜悦。
杯中之酒,似乎也因那微弱的灵气而变得更加甘醇。
刘备举杯,面向众人,朗声道:“此非备一人之功,乃诸位五年来兢兢业业、同心同德之果!
更是我荆益百姓,心向光明、辛勤劳作之果!
今日之始,仅是一缕微光,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愿我等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终有一日,让我大汉之地,皆如并州,仙灵充盈,人人如龙!
敬诸位!
敬这新生之机!”
“敬主公!
敬新生!”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荆益之地的灵气时代,在刘备以仁德为犁、以韧性为耕的五年奋斗下,终于温和而坚定地到来了。
天下的格局,也因此悄然改变。
救世之路,再多了一位坚定的行者。
并州仙界之行,于曹操是豁然开朗后的雷霆改革,于刘备是幡然醒悟后的坚韧践行,于孙权,则更像是一场短暂震撼后,更深重的纠结与无奈。
返回建业的路上,孙权一直沉默寡言。
吴笛的话语、并州的景象、那改天换地的力量,以及郭嘉毫不留情的驳斥,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中回转。
他不得不承认,那一刻,他心潮澎湃,甚至生出一丝“大丈夫当如是也”
的向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