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愿天下在无无饥荒(1 / 2)
站在邺城翻修一新的城墙上,吴笛、吕布、田丰、戏志才、赵云、公孙瓒等人眺望着这片重新焕生机的土地。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田野如画,炊烟袅袅。
吕布感慨道:“某家打了一辈子仗,从未见过这般景象。
这……似乎比打赢一场大战更令人畅快。”
田丰抚须,眼中充满欣慰:“新政根基已深植于此,人心归附,此乃万世之基。
冀青二州,潜力远胜并州,假以时日,必成主公最坚实的后盾。”
戏志才微笑道:“袁氏以为其名望是根基,却不知百姓的温饱安康,才是真正的根基。
主公釜底抽薪,方能尽收其地,尽得其民。”
公孙瓒沉默良久,缓缓道:“某一生之仇怨已了。
如今……只想看着这片土地,能真正变得如白马义从所向往的那般……安宁富强。”
他的目光不再只有过去的锐利和仇恨,多了几分柔和与期待。
赵云坚定地道:“云之所愿,便是枪锋所向,能为守护这般的炊烟与笑脸而战。”
吴笛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感受着。
他感受到脚下土地中灵气的流转,比以往更加活泼、充沛、祥和。
这片土地经历了鲜血的洗礼,又得到了公正的抚慰和辛勤的建设,它正以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回报着生活在其上的人们。
他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繁荣”
正在孕育,这不仅仅是粮食增产、赋税增加,更是一种精气神的凝聚,一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这是一个开始。”
吴笛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让青冀之地,乃至整个天下,都如并州、西凉一般,再无饥馑冻馁之苦,再无贵贱世袭之别。
让这官兵民学同心协力之景,成为华夏之常态。
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然明确。”
众人皆肃然,望向那轮即将沉入地平线的红日,以及红日之下,那片充满无限希望的土地。
未来的挑战依然众多:南方的曹操、荆襄的刘表、江东的孙权……都不会坐视北方的整合与崛起。
但此刻,内部最大的障碍已被清除,一个团结的、生机勃勃的、遵循着全新秩序的北方,正如同朝阳般,蓄势待。
灵气,在这片焕然一新的土地上,欢快地流淌着,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青州与冀州大地上的变化,并非孤立的存在。
它们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两颗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一圈圈地向外扩散,震撼着整个天下有心人的视野。
并州、西凉、幽州,乃至遥远的西域长史府,对冀青二州的支援是全方位且不遗余力的。
这并非简单的上级命令,而是一种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近乎本能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共同体意识。
并州的工坊日夜不休,新打造的曲辕犁、优质钢制的农具、改良的织机,以及海量的粮食、药材、布匹,通过并州军完善的后勤系统,源源不断运往东方。
西凉的骏马、成群的牛羊、经验丰富的兽医和牧民,被组织起来,穿越并州,进入冀北,帮助当地恢复畜牧生产,优化马种。
幽州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石料,以及熟悉北方水土、善于修建水利和堡垒的工匠。
西域诸国则送来了他们的特产——优质的苜蓿草种、抗旱的瓜果种子、独特的药材,甚至还有一批擅长寻找和开地下水的匠人(坎儿井技术),这些对河北的农业恢复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这种跨越万里的、高效而无私的协作,通过吴笛搭建的“灵讯”
网络和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得以实现。
各地的官员、将军、学子、乃至普通百姓,都视支援新区为己任,因为他们都曾受益于这个体系,都相信建设好青冀二州,就是巩固大家共同的未来。
更让谋士们感到惊异的是,随着新政推行,奴仆获释,土地重分,水利兴修,作坊新建,青冀二州原本因战乱和压迫而沉寂萎靡的“灵气”
,竟然以肉眼可见的度复苏、活跃起来!
田野间的禾苗更加青翠茁壮,牲畜更加膘肥体壮,就连新栽种的树木成活率也高的惊人。
并州来的学院学子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