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隋文帝驾崩(1 / 2)

加入书签

仁寿四年七月,天气异常炎热,仿佛整个大地都被烤焦了一般。

在皇宫的寝殿里,隋文帝杨坚躺在病榻上,面容憔悴,气息奄奄。

他的身旁,站着太子杨广,一脸忧虑地望着自己的父亲。

杨坚艰难地睁开眼睛,看着杨广,嘴唇微微颤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杨广嘱咐道:“苦了我儿……广为……父已然要追随……你母亲而去……你要……肩负起大隋……的重…。”

话未说完,杨坚的一口气突然上不来,他的手无力地垂落在床边,双眼缓缓闭上,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杨广怔怔地站在原地,看着父亲的离去,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悲痛。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坚强的人,是个寡恩薄情的人,但此时此刻,他才现自己的内心并非如此。

杨坚的逝去,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够管束他,也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他了。

从此以后,他只能独自一人面对世家门阀、官僚集团、江湖草原的贼寇,还有那虎视眈眈的高句丽。

面对这天下人的反对,他该如何是好呢?

一时之间,杨广悲从心起,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般,顺着脸颊滑落。

他的咽喉中,不自觉地出一阵悲泣声:“父皇!”

这声呼喊,在空旷的寝殿里回荡着,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绝望。

站在上方的吴笛等人,目睹着这一幕,也不禁被这亲人逝去的悲凉场面所感动。

他们默默地看着杨广,心中都为他感到难过。

吴笛一脸惋惜地说道:“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啊,终究还是没能赶上那个时间。

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杨广闻言,心中猛地一紧,他突然抬起头,目光如炬地望向寝殿上方,只见二十多个身影正静静地立在那里。

杨广见状,本欲大声斥责并呼喊侍卫,但就在他即将开口的一刹那,他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硬生生地把到了嘴边的话语咽了回去。

他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尽量平静的语气说道:“不知众位仙人莅临我大隋皇宫,所为何事?”

吴笛微微一笑,缓声道:“杨广,你不必惊慌,我们此番前来,并非要加害于你,而是为了拯救你和你的大隋江山。”

杨广闻言,眉头微皱,面露狐疑之色,追问道:“拯救我和大隋?这是何意?”

吴笛轻叹一声,继续说道:“这里面涉及到你的过去和未来,而大隋也将如同大秦一般,二世而亡。”

杨广一听,顿时脸色大变,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吼道:“不可能!

我大隋怎会二世而亡?我杨广又岂是那如胡亥一般的亡国之君!”

吴笛连忙摆手,示意杨广稍安勿躁,解释道:“杨广,你先莫要激动。

我们之所以从后世异界而来,便是要阻止这场悲剧的生。

不管你信与不信,你且先看看后世之人对你和大隋的评价,再做定论也不迟。”

吴笛将手机法器抛出,法器贴着对面的墙壁遇风而长。

长到宽五尺,长一丈二尺,厚八分离地一尺五的宽银幕电影。

银幕中人物众多正是杨广登基为帝后第一次早朝开局场景。

杨广正意气风。

提出自己的第一个改革提案。

迁都洛阳。

顿时朝廷上似乎丢了个炸弹炸的关陇集团都跳出来反对。

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尚书令,司徒,杨素道:“陛下,臣以为迁都洛阳一事,万万不可,恳请陛下三思啊!

长安作为国都,历经数朝百年之久,早已根基深厚,四方百姓皆已习惯长安为都城,人心所向,轻易迁都,恐怕会动摇国本,引民众不安。

且迁都洛阳,营建新都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如今国内百姓刚从多年战乱中恢复过来,正需休养生息,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无疑会加重百姓负担。

每月征调民工2oo万,这使得无数家庭离散,百姓苦不堪言。

再者,从全国各地征集奇材异石运往洛阳,路途遥远,运输艰难,损耗巨大,这都是百姓的血汗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