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5)

加入书签

……

没错,就当陈诺在《演员的诞生》里不务正业的时候,在大洋彼岸,奈飞的股价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起又起。

135美元,这是佟莉婭在十天之前看到摩根斯丹利为它定出的目標价。

但是,仅仅在十天之后,似乎这个价格就已经显得被低估了。

119.83美元。

这是陈诺在9月29日当天看到的收盘价。

比起今年3月份,56.3美元的最低价,半年时间,上涨了一倍多,比他那61.3的进货价,也上涨了接近了100%。

甚至当天12.3%的涨势,更让它的上涨空间,暂时看不到尽头。

理由呢

就在陈诺为他近4000万美元的帐面收益沾沾自喜,盘算著如何把这笔从天上掉下来,可以说是白捡的美元出去的时候,华尔街各大投行的分析师们也在疯狂加班。

关於奈飞股票的分析报告,在这段时间简直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

在所有分析中,几乎没有例外地提到一个核心关键词——《老鹰捉小鸡》。

这部中国电视剧自9月15日上线后,在短短两周內的表现,被普遍认为是奈飞股价暴涨的第一驱动力。它在美国电视圈里创造的记录、打破的预期,已经数不胜数。

在它上线之前,所有人其实都看在它主创人员,是那位从未失过手的“完美陈”,而儘量高估了它。

但是,当它真正上线后,两周之后的今天,热度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在第一批尝鲜者的口碑发酵下,进入了一种全民普及式的爆发期,几乎每一个网民都在谈论著它,谈论著奈飞的全新模式。

在北美,flix的核心用户在idb、reddit、itter上热烈討论,youtube上的二创视频也开始井喷。sjunkies、llider、whatculture这些专门做影视解析的头部频道,纷纷推出长达二三十分钟的深度分析视频,进一步把热度推上新高。

与此同时,线下的传统媒体也迅速跟进。

在最初的剧情点评、演员演技解析之后,更多关於行业趋势的深度分析文章开始密集出现。焦点之一是奈飞这次採用的“一次性上线整季”的播放策略。

毕竟,这彻底顛覆了当时美国电视圈依赖周播、靠时间积累收视的旧有模式。

针对这个,《纽约时报》在9月25日的社论上,並不只有小李子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它其实在其中是这样写道:

“flix押中了未来的方向。一次性放出整季,让观眾第一次在电视领域感受到『电影式敘事』的沉浸感,这种模式改变了行业既定的规则。

或许在10年后,我们都会感谢它,正是《老鹰捉小鸡》这部网络剧集让我们告別了难熬的追剧模式,从而可以酣畅淋漓地沉浸在剧情里无法自拔。”

艾莉森把这段话全部摘抄进了给陈诺的每周舆情匯报中,所以他才会知道。

然而,艾莉森暂时还没有注意到的是,

相较於美国媒体就事论事的关注著商业模式和用户习惯的变革,

在那块在二战后就已经失落的欧罗巴大陆,这场简单的娱乐风潮,却被一些媒体人们,赋予了更复杂的意味。

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英国《泰晤士报》在2012年9月26日的第二版上,针对《老鹰捉小鸡》在英国奈飞家庭用户里的热播,发表了一些神经兮兮的观点:

“英国的中文学习热潮正在加速!

从伦敦到约克郡,各类中文学校集体涌现。仅从各地学校报名学习中文的人数统计数据来看,在英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从2000年初的不到2万人,到目前,已经超过12万人。

据相关职业人士称,今年底甚至有望超过20万英国人报名学习中文。其中,18-32岁的青年人占80%!

如果这一点还不足说明问题,那在伦敦各地,从墙上的涂鸦到普通餐厅的菜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能在很多地方看到中文的痕跡,这更是让人忧心忡忡。

在针对《老鹰捉小鸡》的观眾调查中,笔者更是惊奇的发现,居然有70%上的英国普通家庭,在观看的时候,选择了原音中文播放……

当来自遥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