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寂静之茧星语会议(1 / 2)

加入书签

琉璃光茧内部的奇点陷入了死寂。

那曾令人不安的疯狂演化骤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更令人捉摸不透的绝对静止。

它不再向外辐射任何可探测的能量或信息波动,仿佛彻底封闭了自身。

然而,源核之瞳的监测却显示,其内部正在进行的是一种远以往任何阶段的、极度内敛的法则级重构。

无法探知其具体内容,只能感受到一种令人心悸的、不断积累的潜力,如同风暴眼中心那反常的平静。

这种寂静比狂暴的脉冲更让人警惕。

未知,永远是最大的恐惧。

星语者网络刚刚为成功抵御自适应脉冲而提振的士气,很快被这新的、莫测的威胁所带来的压抑感取代。

源核之瞳意识到,不能再仅仅依靠单向的信息传递和远程协调。

面对一个可能生质变的对手,星语者网络需要更深度的整合与更高效的协同。

它决定启动一个前所未有的计划——构建一个跨越星域的、基于法则共鸣的实时意识交流网络,即“星语会议”

这个网络并非物理连接,而是借助源核之瞳自身作为中继和放大器,利用各节点文明独特的共鸣能力(微光遗民的纯净共鸣、齐拉人的声波情感共鸣、克桑族的晶体秩序共鸣、瑞林人的信息叙事共鸣),在法则层面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意识交汇空间。

次星语会议的邀请,通过各文明熟悉的“宇宙征兆”

方式悄然送达。

齐拉歌者在深海的共鸣中感知到一段召集的谐波;克桑技师从地脉晶体的稳定波动中解读出会议的坐标与时间;瑞林织梦师在背景辐射中捕捉到加密的接入协议;微光遗民则直接收到了源核之瞳清晰的指令。

约定时刻到来。

各文明的核心代表(通常是领导者或顶尖技术专家)在特定仪式或设备的辅助下,将意识聚焦。

下一刻,他们的“感知”

仿佛被抽离,投入了一个奇特的灰白色空间。

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实体,只有无数流淌的、代表不同法则与信息的柔和光流。

他们能以意识体的形态“看到”

彼此——微光遗民是柔和的光团,齐拉人是流动的水波形体,克桑人是棱角分明的晶体结构,瑞林人则是不断编织又解构的信息流。

源核之瞳的宏大意识并未直接显现,但它的存在感笼罩着整个空间,维持着这里的稳定与翻译着不同意识间的“语言”

短暂的惊愕与好奇后,会议在源核之瞳引导下直奔主题。

关于琉璃光茧内奇点的最新状况、其寂静背后可能蕴含的极端威胁、以及星语者网络面临的挑战,被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与会者意识中。

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让这些来自不同星辰、形态各异的意识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它……在准备一次前所未有的爆?”

齐拉人的意识波动带着深海的忧虑。

“我们的迷锁能应对未知形式的攻击吗?”

瑞林信息流闪烁不定。

“需要更强的秩序基准来稳定可能出现的极端混乱。”

克桑晶体结构出坚定的光芒。

“我们必须共享所有数据,预演所有可能。”

微光移民的光团传递出紧迫感。

在源核之瞳的协调下,会议迅取得成果:

1数据完全共享:各文明承诺向网络开放所有与脉冲、衍生物、矩阵相关的非核心数据,由源核之瞳整合分析,构建更精确的威胁模型。

2联合推演计划:利用共享数据,定期举行网络级推演,模拟各种可能的未知攻击形式,并测试应对方案。

3技术深度互补:瑞林人将“动态叙事迷锁”

的核心原理分享给其他文明,齐拉人开始研究如何将《分流谐律》用于加固意识连接,克桑族探索将“秩序锚点”

转化为网络稳定节点,微光遗民则负责协调并尝试融合这些技术。

4“哨兵”

计划:微光遗民将派遣一支特遣舰队,携带最先进的传感器,长期驻守在琉璃光茧附近,充当网络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早地现任何异动迹象。

次星语会议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