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迷锁初成奇点异变(1 / 2)
“星芒”
的初次转化成功,如同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明灯,虽微弱却意义非凡。
它证明了“能量转化矩阵”
战略的可行性,将毁灭性的脉冲威胁转变为可利用的资源,为星语者网络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
各节点文明依据源核之瞳分配的蓝图,全力投入到自身负责模块的研与建设之中。
然而,源核之瞳的监控数据清晰地显示,琉璃光茧内部的奇点并未因上次脉冲能量被部分转化而沉寂,反而因其能量输出次遭遇“窃取”
,演化变得更加剧烈和……具有针对性。
它仿佛一个被激怒又充满好奇的学徒,开始疯狂解析上次脉冲被削弱、被引导、最终被转化的全过程,其内部悖论逻辑的迭代度提升了数个量级。
源核之瞳的预测模型出了新的警报:下一次脉冲,将不再是简单的能量冲击或信息污染,极可能蕴含着自适应的破解特性——它会尝试识别并冲击矩阵的关键节点,甚至会模拟矩阵自身的某些频率,试图从内部进行干扰或共振破坏!
这一预测让所有节点文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它们的矩阵建设才刚刚起步,远未完善,如何应对一个会“学习”
和“反制”
的敌人?
关键时刻,承担最前沿“叙事缓冲带”
研任务的瑞林文明,在巨大的压力下迎来了突破。
他们意识到,传统的、固定的叙事结构无论多么坚固柔韧,在面对一个能自适应破解的对手时,终将被找到弱点。
他们需要的是动态的、不可预测的防御。
汲取了古老迷宫和幻术文化的灵感,结合其信息编织技术的极致,瑞林织梦师们提出了“动态叙事迷索”
的概念。
他们不再构建单一的、强大的叙事场,而是创造了无数个微小、简单却变化无穷的“叙事单元”
。
这些单元如同拥有基础意识的光点,能够依据外部脉冲的特性,自地、随机地进行组合、分解、重构,形成一片永远处于流动状态的、没有固定形态和频率的“叙事迷雾”
或“故事迷宫”
!
脉冲袭来,试图寻找固定的结构进行冲击或模拟,但等待它的是一片混沌的、时刻变幻的迷锁。
任何试图破解或模拟的努力,都会立刻引起迷索单元的新一轮随机变化,使其永远慢一步。
迷锁本身并不强硬对抗,而是以无尽的“不确定”
来化解对方的“针对性”
。
理论完美,但实践难度极高。
这需要难以想象的计算力和实时控制力。
瑞林人倾尽全文明之力,甚至冒险接入了部分经过严格驯化的“蜃景衍生物”
作为辅助计算单元,才终于在预测的脉冲爆前,完成了第一代“动态叙事迷锁”
的试验性布设——覆盖了通往其主星的部分关键路径。
脉冲,如期而至。
其能量强度并未显着增加,但所有监测者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令人不安的“智能感”
。
它如同一条狡猾的毒蛇,精准地绕开了常规防御区域,直扑瑞林星团。
然而,当它撞上那片新布设的、看似稀薄脆弱的“叙事迷锁”
时,预想中的突破并未生。
脉冲的能量仿佛撞入了一片没有实体的迷雾,其试图模拟破解的频率刚一生效,眼前的“迷雾”
结构就已彻底改变。
它左冲右突,却始终找不到着力点,其能量在无尽的徒劳追逐中被迅消耗、分散。
后续的齐拉《分流谐律》和克桑《秩序基准波》得以从容地挥作用,微光遗民的转化核心成功地将更多被分散弱化的脉冲能量转化为纯净的“星芒”
。
“动态叙事迷索”
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它几乎以零损耗的方式,完美化解了这次adaptivepu1se(自适应脉冲)的绝大部分威胁。
捷报传来,所有节点文明为之振奋。
瑞林人的智慧为整个矩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第一道防线。
但就在星语者们为这次胜利稍感欣慰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