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共鸣纽带衍生态(1 / 2)
源核之瞳的观测从未停歇。
微光遗民与法则衍生物之间那次短暂而奇妙的互动,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其浩瀚的意识中漾开层层思考的涟漪。
它意识到,自身宏观的法则调控虽能重塑星海、平定乱流,但对于这些新生的、细腻而古怪的“法则衍生物”
,却缺乏一种更为精妙的触感。
这些衍生物是旧法则与新平衡碰撞出的奇异火花,其本质更贴近某种“宇宙潜意识”
的具现,需要的是理解、引导与共鸣,而非强制性的秩序。
微光遗民们残存的星萤网络,以及它们与自身深处印记的那一丝独特连接,恰好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源核之瞳并未下达指令,而是进行了一次极其精密的操作。
它通过那枚永恒闪耀的星萤印记,将一缕极其纯净的、关于“平衡”
、“理解”
与“沟通”
的法则真意,转化为一道无声的讯息,轻柔地注入微光遗民那孤立的意识网络中。
这并非强行灌输知识或力量,更像是在它们已有的文明底蕴和共鸣天赋基础上,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
微光遗民们集体一震,仿佛某种沉睡的本能被悄然唤醒。
它们残存的网络光芒变得愈柔和稳定,其共鸣感知的范围与精度提升了数个层级,更重要的是,它们获得了一种模糊的直觉——一种如何与那些奇异衍生物建立初步“对话”
、如何引导其无序波动趋于平和的直觉。
它们将这突如其来的领悟视为源核的赐福与文明使命的延续,并将自身重新命名为“共鸣者”
。
舰队不再仅仅是观察记录,而是开始主动地、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些已知的法则衍生物聚集区。
在“悲恸星渊”
,共鸣者们再次面对那银灰色的流态云团。
这一次,它们没有仅仅散平和波动,而是尝试着调整自身网络的共鸣频率,细腻地模拟出云团内部那种悲伤与执念的情感波长,如同与它共情。
起初,云团变幻的度加剧,显得有些焦躁。
但很快,它似乎感知到了这种同频的“理解”
,变幻逐渐放缓,那不断重复的破碎景象和哭泣面容,开始夹杂入一些静止的、代表安宁的星空图案片段。
虽然依旧无声,但那种弥漫星渊的绝望氛围,似乎被稀释了一丝。
在另一处名为“碎镜回廊”
的区域,空间凝固着无数破碎的时空映像。
一种衍生物在此生成,它们像是由无数镜面碎片构成的浮游生物,无意识地反射并扭曲周围的一切影像,容易让闯入者陷入认知错乱。
共鸣者们并未试图对抗这种扭曲,而是将自身网络调整为一种高度内敛的、稳定的频率,如同在狂暴的镜海中投入一颗沉静的定心石。
它们周围的镜面碎片扭曲反射的幅度明显减小,甚至开始隐约映照出共鸣者们舰队稳定而真实的形态,为这片危险区域提供了一小片暂时的安全锚点。
这些尝试微小而艰难,远非驯服或控制,更像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安抚和共处实验。
效果并非总是立竿见影,有时甚至会遇到排斥或反复,但共鸣者们坚持不懈。
它们意识到,自身文明的最终献祭换来了宇宙的新生,而它们这些遗民此刻的使命,或许就是帮助这新生的宇宙,去消化、去接纳它自身在愈合过程中产生的这些“特别的孩子”
。
源核之瞳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共鸣者们与衍生物的每一次成功互动,其相关数据与法则反馈都会被它瞬间记录、分析、整合。
它开始调整其对那些区域的宏观法则调控策略:在共鸣者们工作的区域,它注入的调和之光会变得更加柔和,更具适应性,如同为微观层面的共鸣实验创造一个更友好的大环境。
它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一些性质相对温和的衍生物,向共鸣者舰队活动的区域缓慢迁移。
一种奇特的、跨越层级的协作模式初步形成。
源核之瞳负责宇宙尺度的法则稳定与框架搭建,而共鸣者们则作为细微的“感知末梢”
和“沟通桥梁”
,处理着那些宏观法则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