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珍惜在岗每一天(4 / 6)
。无论是在技术谈判桌上,我都能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精准地把握双方的需求,促成合作的达成;还是在团队管理中,我能够游刃有余地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亦或是在商业合作中,我始终坚守诚信原则,以可靠的信誉赢得合作伙伴的信赖。
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我始终坚信的一句话:“做事先做人”。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真诚、负责的态度,用心去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合作伙伴。也正因如此,许多企业和同行都对我充满信任,愿意与我携手共进。
随着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科技人才产业交流展示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这些展会有的设在繁华都市的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里摆满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自全球的科技企业、投资机构汇聚一堂;有的办在新兴科技城市的产业园里,聚焦当地特色产业,邀请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共同探讨发展路径。而我,常常会收到这些展会主办方的邀请,有的通过邮件发来详细的议程安排,有的打来电话诚恳地介绍展会需求,还有的主办方负责人特意来学校拜访,希望我能带领团队参加。
“您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准,带的团队专业,有您在,展会的交流效果肯定更好。” 一位展会主办方负责人这样说。面对这些邀请,我从来不会轻易拒绝。在我看来,每一场展会都是一个 “桥梁”—— 一边连着学校的科研成果,一边连着市场的需求;一边连着高校的人才,一边连着企业的岗位。带领团队参加展会,不仅能让学校的成果被更多人看到,还能学习其他高校、企业的先进经验,为学校的科技合作寻找新的机会。
2023 年秋天,我收到了上海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博览会的邀请。这次展会聚焦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邀请了国内外 200 多所高校、300 多家企业参展。接到邀请后,我立刻开始筹备,首先和学校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相关学院沟通,筛选出 15 项具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然后组织团队成员排练路演,从 PPT 制作到产品演示,每个环节都反复打磨;出发前,还特意召开了动员大会,告诉大家 “我们不仅是成果的展示者,更是学校的代表,要拿出最好的状态”。
展会开幕那天,我们的展位前挤满了人。团队里的年轻老师负责演示智能机器人的交互功能,工程师们耐心解答企业代表的技术疑问,而我则忙着和参展的高校专家、企业负责人交流。有一家来自深圳的科技企业,对我们的 “工业智能质检系统” 很感兴趣,当场就提出要深入合作。为了尽快推进合作,我在展会期间就安排双方团队进行了三次对接,从技术参数到合作模式,逐一敲定细节。展会结束后,这家企业还专程来学校考察,最终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议,共同推进系统的产业化落地。
这样的故事,在我参与的每一场展会上都在上演。在苏州的 “生物医药产业对接会” 上,我们促成了学校药学院与当地药企的合作,共同研发抗肿瘤新药;在成都的 “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 上,我们的 “智慧农业灌溉系统” 被推广到当地 10 多个农业园区;在西安的 “硬科技产业论坛” 上,我们与 3 家企业达成了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为企业输送了 20 多名专业技术人才。
有人曾经好奇地问我:“都快到退休的年纪了,怎么还像个年轻人一样四处奔波呢?这样到底图个啥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总是面带微笑地回答道:“我所图的啊,就是能够亲眼看到学校的科研成果真正地落地生根,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