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科研攻坚,突破技术难题(1 / 2)

加入书签

投影墙上的红点重新亮起,林晚的手指在平板边缘轻轻一划,通讯频道瞬间接通技术组。

“信号特征记录完整了吗?”

“完整。”对方声音紧绷,“高频传输持续了四分十七秒,之后自动中断。数据包已截取,但加密层级比预想复杂。”

她没再问。目光落在主控屏左侧的波形图上,那串异常跳频的轨迹像一道锯齿,嵌在正常通信背景中几乎难以分辨。但她记得——十分钟前,城南变电站附近的微型基站刚恢复运行,信号波动剧烈,而此刻的数据特征,与早先物业系统权限匹配时的登录模式存在某种相似性。

林晚转身走出指挥区,脚步穿过长廊,推开科研室的门。

室内灯光偏冷,几台终端屏幕闪烁着未收敛的算法模型。三名技术人员围在主机前,一人正揉着太阳穴,另一人盯着不断报错的识别率曲线,沉默不语。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冷却后的苦味。

她走近操作台,视线扫过失败日志。连续七次模拟测试中,干扰信号都成功伪装成合法基站响应,反侦察模型未能触发警报。

“你们卡在信号过滤逻辑上了。”她说。

负责主研的女工程师抬头,眼底发青:“我们按标准协议设定了白名单机制,可对方的跳频节奏完全模仿市政网络维护时段,频率切换间隔也符合备案参数……它看起来就是正常的。”

林晚点头,目光落在对方瞳孔深处。短暂凝视后,“心灵洞察之镜”悄然开启。

一瞬间,她看到的不是数据流,而是对方脑海中的思维路径——固守传统基站认证框架,反复优化滤波阈值,试图从“干净信号”中剔除杂质。可敌人根本不在信号之外,而在规则之内。他们不是破坏系统,是利用系统本身做掩护。

她收回视线,开口:“别再想着怎么排除干扰。把干扰信号本身当成入口。”

三人同时看向她。

“对手用动态跳频混淆频段,又伪造身份凭证接入网络。如果这些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固定行为模式呢?比如——每次伪装上线时,都会先发送一段特定长度的试探性脉冲?”

工程师皱眉:“你是说,把‘作假’的过程当作唯一真实痕迹?”

“对。”林晚走到终端前,调出刚才截获的传输记录,“真正的市政维护不会频繁切换身份标签。而这个信号,在四分钟内完成了三次权限跃迁,每一次都伴随毫秒级的同步延迟。这不是技术瑕疵,是习惯。”

室内安静了几秒。

年轻助理突然出声:“我们可以建立异常行为库,不看内容,只追踪操作节奏。比如频率变更次数、身份切换速度、响应间隔稳定性……把这些组合成‘行为指纹’。”

“加上时间权重。”主研工程师迅速接话,“夜间非高峰时段的操作频率如果高于日常均值,哪怕参数合规,也算可疑。”

林晚退后半步,没有打断。她看到对方眼中的迟疑正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思路打通后的兴奋。

就在这时,一名工程师站起身,声音压得很低:“林晚,我家里有点事,可能要离开一会儿。”

她转头看他。那人避开她的视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工牌边缘。

林晚走近一步,再次凝视他的眼睛。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画面浮现:他母亲突发急性胆囊炎,正在医院等待手术。他想赶过去,却又怕影响进度,不敢明说,只能以“家里有事”搪塞。内心挣扎的不是去留,而是愧疚——怕自己成了团队的短板。

林晚收回目光,语气平静:“你去吧。术后护理也需要人。”

那人一愣。

“数据模块我来接手。”她补充,“等你回来,我们会进入下一阶段测试。现在走,不影响后续安排。”

旁边的技术员立刻接口:“图像识别部分我可以多撑两小时。”

另一人也点头:“我和他原本轮班,今晚我顶上没问题。”

气氛松动了一瞬。

林晚打开权限界面,将自己的账户临时绑定到对方负责的分析模块。“保持手机畅通。有任何进展我会同步给你。”

那人张了张嘴,最终只说了句“谢谢”,匆匆离开。

门关上后,林晚坐到空出的位置,调出原始信号包。她将城南基站的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