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策略制定,三管齐下应对(1 / 2)

加入书签

灯光闪了一下,又恢复正常。

林晚的手指还停在通讯键上,指尖微微用力,将指令发了出去。她没有抬头看墙上的时钟,但能感觉到时间在压缩,每一秒都被拉得更紧。刚才那道异常登录记录已经消失在系统日志里,像是从未存在过,可她知道,那是对方故意留下的痕迹——不是为了入侵,而是为了让他们追。

她收回手,转向投影墙。城市地图依旧展开着,十几个红点静静闪烁。金融区、变电站、物流公司……这些不再是孤立的线索,而是一张网的节点,有人正用它们编织假象。

“这不是攻击。”她开口,声音不高,却让会议室里的空气凝住,“是引我们分兵。”

苏悦抬起头,眉头微蹙。她刚坐下没多久,平板已经调出舆情数据流,那些新冒出来的账号像雨后杂草,整齐划一地发布着“内鬼泄密”的消息。

陈岩站在角落,正低头查看一条外勤传回的位置更新。听到这句话,他抬起了头,目光落在林晚身上。

林晚走到投影前,手指轻点,把三个关键区域圈在一起。“他们想让我们去查服务器,去堵舆情,去追踪物流单据——全都对,但都不是核心。”她顿了顿,“他们在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等我们动起来,真正的动作才会开始。”

苏悦抿了下嘴:“你是说,现在所有的动静,都是为了掩盖别的事?”

“没错。”林晚点头,“他们不怕我们查,怕的是我们不动。只要我们乱了节奏,就会踩进他们设好的路径里。”

陈岩往前走了两步:“那真正要掩护的是什么?物资转移?还是组织重构?”

“目前还不确定。”林晚转身,从记录板上撕下一张纸,折成两半,递给两人,“但我可以肯定,他们的指挥中枢不在明面上。物业运维只是跳板,真正的控制链藏在更底层。”

她说完,再次凝视苏悦的眼睛。短暂的沉默中,“心灵洞察之镜”悄然开启。

苏悦心里最深的担忧浮上来:她怕舆论失控,怕公众信任崩塌,更怕一旦信息反扑失败,整个团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但她也在想,如果能抓住内容生产的源头,或许就能反过来影响传播方向。

林晚移开视线,又看向陈岩。

他的情绪比表面沉重得多。上次调查中断的记忆还在,那种被无形之手操控的感觉让他本能地警惕。他不想再带着人一头扎进陷阱,可如果不行动,又等于放弃主动权。

林晚收回目光,语气沉了下来:“你们担心的我都明白。但我们现在不能退,也不能莽撞。”

她走回会议桌中央,打开平板,调出一份加密文件。“接下来,我们三线并进,但每一条线都不能单独作战。”

她抬眼扫过两人:“科研组马上启动反侦察模型研发,目标是识别伪装基站和虚假信号源,七十二小时内必须出原型。这个模型不仅要用于监测,还要能嵌入调查设备,帮助你们在现场判断真伪。”

苏悦记下重点:“舆情这边呢?”

“你不只是删帖和回应。”林晚看着她,“我要你逆向追踪这些账号的内容来源。谁写的稿?在哪发布的?有没有共用的编辑模板或发布时间规律?找出背后的内容工厂。”

苏悦眼神一亮:“你是想顺着文字风格和排版习惯,反推运营团队?”

“对。”林晚点头,“他们不是机器,是人。只要是人操作,就有痕迹。”

她转向陈岩:“调查组暂时避开明线。不要再直接接触物流公司或运输人员。我让技术组配合你们,把变电站附近的基站数据和最近三个月的纸质运单做交叉比对,找时间与路线的重合点。”

陈岩皱眉:“纸质单据很难拿到,很多公司根本不存档。”

“那就从周边入手。”林晚说,“司机吃饭的餐馆、加油站的打卡记录、停车场的出入登记——这些地方不会联网,但也最真实。你们派人蹲点,拍车牌、记车型、录对话,哪怕只有一句闲聊,也可能藏着线索。”

陈岩缓缓点头:“明白了。我们不盯着公司,盯车流和人流。”

“还有。”林晚补充,“所有情报必须实时共享。科研组一旦发现新型信号特征,立刻同步给调查组;舆情组抓到内容模板变化,第一时间通知技术建模方向;调查组找到可疑运输节点,优先支持反制模型训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