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深入新据点,情报全面升级(1 / 2)

加入书签

林晚的手指在主控台边缘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数据流安静而稳定。她刚把那份关于“数据生命线”的沉默回应压在心底,通讯灯便再次闪烁起来。这次是加密频段,信号来自工业带东口方向——调查小组已按计划进入新据点外围。

画面切入时有些晃动,镜头对准了一扇锈迹斑斑的金属门,门框边缘贴着一条暗灰色密封条,隐约可见微弱的红外光束交错扫过。声音频道里传来低沉的呼吸声,夹杂着电流干扰的杂音。

“b3层通风口已打开,”组长低声汇报,“但内部布防比预估复杂,红外交叉网覆盖了主通道,还有两个移动单位在巡逻。”

林晚迅速调出仓库原始结构图,叠加城市地下管网热力分布。她的目光落在东侧一条废弃风道上——这条管道十年前因漏水停用,后期未接入监控系统。她敲下指令:“改走b3东侧旧风道,避开中央核心区。注意,风道内可能积存有害气体,佩戴防护面罩后再推进。”

回复确认后,画面中断。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只有定时心跳监测信号提示小组仍在行动。林晚盯着时间轴,每隔五分钟收到一次简短状态更新:**“前进中。”“通过第一弯道。”“遭遇障碍物,正在绕行。”**

当第七次通讯恢复时,画面短暂亮起。昏暗的管道尽头透出一丝冷光,前方是一处检修平台,平台上立着一台半人高的银色机器人,正以固定节奏旋转头部扫描四周。组长伏在地上,手边放着一个黑色工具包。

林晚立刻开启“心灵洞察之镜”,凝视屏幕中那双疲惫却紧绷的眼睛。瞬间,对方脑海中最强烈的念头浮现出来——**“样本容器密封圈老化,一旦破损,证据就废了。”**

她没有犹豫:“优先保人,样本可二次获取。”这句指令发出后,那边沉默了一秒,随即传来轻微的应答音。

五分钟后,他们绕过了机器人,抵达资料存储区外。一扇厚重的合金门横在面前,门侧嵌有生物识别面板,绿灯常亮,说明系统独立供电且处于激活状态。

林晚翻阅记忆中的资金流向记录,忽然想起一名离职技术人员的名字。那人曾在三个月前频繁出入该区域,最后一次打卡影像显示他戴着一副无框眼镜,走路时左肩略下沉。她立即调取档案库的人脸数据库,筛选出匹配对象,并提取其日常行走视频片段。

在图像处理界面中,她将这段录像转化为动态模拟模型,重点调整头部倾斜角度与虹膜投影位置。这套模拟数据被加密推送至现场终端:“用这个角度接近识别器,保持步伐频率一致,它会误判为合法用户。”

同时,她提醒道:“指纹传感器表面温度低于室温约三度,说明启用了电容感应增强模式。使用低温喷雾冻结表面,再用导电凝胶复制静电残留模式,操作窗口只有四十七秒。”

现场传来轻微的喷射声。镜头缓慢靠近识别面板,组长的手稳稳贴合模具。倒计时开始:47、46、45……

画面突然剧烈晃动了一下,像是有人踩到了松动的地板。林晚屏住呼吸,手指悬在警报切断键上方。

40、39、38……绿灯依旧。

30、29、28……门锁发出一声轻响。

咔哒。

合金门缓缓向内滑开。

存储区内灯光自动亮起,一排服务器机柜整齐排列,中央控制台上闪烁着几组运行指示灯。调查小组快速展开设备,连接便携式读取装置。林晚远程授权启动科研组研发的“协议伪装探针”,模拟气象服务请求包发送至可疑云端接口。

几秒钟后,系统返回一组异常响应代码。林晚立即解析原始报文,在数据包头中发现一段隐藏指令序列。这串代码伪装成天气预报更新请求,实则每小时向境外某离岸数据中心同步一次本地加密密钥索引。

她继续深挖文件元数据,终于找到一份标记为“projeex”的通信日志备份。其中包含赵铭与一名外籍工程师的多轮加密对话,最早记录可追溯到九个月前。内容涉及技术接口预留、资金转移路径设计以及如何利用冷链系统漏洞植入干扰模块。

最关键的一条信息显示,对方已在三个备用节点部署远程唤醒程序,一旦主系统被压制,将在七十二小时内触发全域重启协议——这意味着所有反制成果将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清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