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舆论反击,市场正本清源(1 / 2)

加入书签

终端屏幕上的三组数据并列滚动,林晚的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没有按下。她刚将反制模块的最终版本上传至共享目录,系统提示音还未消散,主控台右下角的舆情监测窗口突然跳出红色预警框——新增两千三百条负面信息,关键词集中在“非法干预”“技术垄断”“数据操控”。

她收回手,转而调出社交平台热帖排行。排在首位的是一段剪辑视频,画面中某企业负责人站在仓库前,声音哽咽:“我们只是正常交易,却被强行切断系统接入……现在上千吨冷链货物正在变质。”背景里堆叠的纸箱上印着模糊的蓝白色标志,镜头刻意避开了公司铭牌。

林晚盯着那串跳动的转发数,目光微沉。这节奏不对。科研组才刚完成测试,对方的舆论弹药就已经铺天盖地,连受害叙事都准备好了。她迅速切换后台日志,追踪该视频的发布源头。Ip地址经过七层跳转,最终定位在城西一处废弃数据中心,注册账户名为“市场正义之声”,关联设备最后一次激活是在三小时前——正是他们破解反制算法的关键节点。

她立刻接通市场组主管的通讯频道。

“把所有高传播量的抹黑内容整理成时间轴,重点标记引用内部术语的帖子。”她的声音平稳,“特别是提到‘c-13接驳点’和‘预授权密钥链’的,这些信息没公开过。”

“明白。”频道那头传来翻页声,“已经有五条帖文使用了‘握手校验延迟’这种专业表述,普通水军不可能知道。”

“不是水军。”林晚打断,“是有人实时监听我们的进展。你现在打开摄像头。”

对方迟疑半秒,随即照做。画面切入,市场组主管坐在办公桌前,身后是贴满便签的白板,一支笔夹在耳朵上,领带松了一半。林晚凝视他的眼睛,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视野瞬间切换。她看到的是密集的信息流在对方脑中穿梭,其中一条清晰浮现:**“他们想让我们忙着解释,可真相从来不在嘴上。”**紧接着,另一个念头闪现——**“如果用白皮书打头阵,配上动画拆解,普通人也能看懂。”**

林晚关闭能力,语气不变:“别做辟谣专题。去联系《云都经济观察》,发一份技术说明稿,标题就叫《关于市场干扰事件的技术原理与应对机制》。附上信号对比图、第三方检测报告,还有我们这次反制模块的核心逻辑框架。”

“但公众看不懂这些……”

“那就让他们看懂。”林晚截取一段模拟动画推过去,“这是科研组刚做的可视化模型,把干扰信号比作病毒入侵,我们的系统是免疫反应。你让团队今晚把它做成三分钟短片,明天早八点全平台推送。”

通讯挂断后,她调出权限记录,发现半小时前有人申请调阅南区变电站的运维日志。申请人是市场组一名新成员,理由栏写着“撰写案例分析”。她不动声色地冻结了该账号的高级访问权限,转而向后勤发出指令:对所有对外发布材料启用双人审核机制,原始数据源必须加盖电子水印。

第二天上午九点十七分,财经媒体官网首页更新长文。文章以通俗语言解析了干扰信号如何伪装成合法交易指令,逐步侵蚀市场系统的稳定性,并配发动态示意图。两小时后,短视频平台上线科普系列第一集,高校信息工程系教授出镜讲解,开场便说:“这不是黑客攻击,而是一场持续数月的慢性中毒。”

初期反响平平。评论区仍有不少质疑:“说得再好听,也是你们自己说了算。”“万一这个‘疫苗’才是真正的病毒呢?”

林晚注意到,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比例在十一时左右开始逆转。起因是一条由本地生活博主发布的视频:他随机走访三家生鲜商户,逐一查验其系统接入状态,发现被列为“受害企业”的两家公司,其服务器在过去一周内曾多次主动连接境外异常Ip。视频末尾,他举起一张打印的流量日志:“你们要的证据,我找到了。”

紧接着,话题#谁在破坏我们的市场秩序#登上热搜。大量市民留言讲述近期遭遇的交易失败、价格异常波动等经历。有人贴出自家超市电子屏上跳动的错误标价,配文:“昨天买一斤排骨花了三百块,系统说是‘促销匹配成功’。”

市场组趁势推出第二支短片,标题直白:《你的菜价是谁定的?》。片中用超市购物场景串联整个信号攻击链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