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科研攻坚,突破关键难题(1 / 2)
终端屏幕上的警报红光还在闪烁,林晚的手指已经划过控制面板,将南区变电站的信号波动数据导入分析通道。她没有立刻下令追查,而是调出了科研室的实时监控画面。
地下三层,实验室的灯还亮着。科研负责人坐在主控台前,背影僵直,面前是不断跳动的失败提示。他已经连续工作十八小时,系统崩溃三次,反制模块始终无法稳定运行。林晚盯着他的动作,发现他反复调整同一组参数,手法近乎执拗。
她起身,穿过指挥中心,乘电梯下行。走廊灯光冷白,脚步声被地毯吸尽。她在门口停下,从保温箱里取出一杯热饮,推门而入。
“还没休息?”她把杯子放在桌角。
科研负责人抬起头,眼底布满血丝。他摇头:“差一点,但每次到关键节点就断。”
林晚站在他身后,目光扫过满屏的代码流。干扰信号的自适应跳频特性像一道活墙,不断变换频率和强度,现有反制程序只能被动跟随,根本来不及响应。
她凝视对方双眼,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一瞬间,她看到的是无数条交错的信号路径在脑海中炸开,又迅速坍缩。不是计算错误,也不是算力不足——而是方向错了。对方的思维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回响:**“我们一直在对抗它的变化,可它为什么会变?谁在告诉它怎么变?”**
林晚收回视线,声音很轻:“你们一直在对抗它的变化,有没有试过让它自己暴露规律?”
科研负责人猛地一怔。
他盯着屏幕,手指停在键盘上,像是被什么击中。几秒后,他猛然调出一个废弃的模拟框架,快速输入指令。“如果……如果我们不拦它,反而放它进来一部分呢?用一段可控的漏洞作为诱饵,让它以为攻击成功,从而暴露完整的跳频逻辑?”
林晚点头:“那就建一个信号场,让它主动露出底牌。”
他立刻召集两名核心工程师,开始重构模型。林晚退回角落,打开通讯终端,向后勤组发出指令:切断非必要系统的电力供应,临时调配三台备用量子计算节点接入研发网。
服务器集群重新启动,运算负载瞬间飙升。新模型需要极高的动态响应能力,旧框架撑不住。一名工程师翻出大学时期的项目资料,提到曾参与过军用混沌信号模拟,但后来因保密协议终止。
林晚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凝视那名工程师的双眼。
她看到一段模糊的记忆:深夜的实验室,屏幕上滚动着非线性反馈曲线,导师说:“真正的干扰源,从来不怕你模仿它——它怕的是你比它更混乱。”
她转头对科研负责人说:“试试动态混沌建模,把诱饵信号做得比它还uable。”
对方眼神一亮,立即调取原始代码库,开始整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两点十七分,第一轮模拟启动。
虚拟环境中,新型干扰信号如潮水般涌来,反制模块短暂失守,随即释放出一段紊乱的回应信号。敌方系统果然上当,误判为突破成功,开始加大输出功率,并暴露了完整的跳频序列。
“抓到了!”工程师低吼。
他们立刻提取特征码,嵌入反制算法核心。凌晨四点零九分,首次全负荷测试开始。
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推进,120秒时,干扰强度达到峰值。反制模块成功拦截,并逆向解析出信号源的加密协议结构。主控台响起一声清脆提示音——**“攻防匹配完成”**。
科研负责人靠在椅背上,长长吐出一口气。
但林晚没有放松。她知道,模拟环境和实战仍有差距。最后一次压力测试必须通过。
清晨五点四十分,最终测试开始。系统在第147秒突然出现延迟响应,虽然只慢了0.3秒,但在真实战场上足以导致防御失效。
所有人屏住呼吸。
林晚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启用“心灵洞察之镜”,凝视科研负责人双眼。
她捕捉到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握手环节的校验太多了,它在等确认,可战场不需要确认。”**
她开口:“删掉冗余认证,改用预授权密钥链机制,让系统直接响应。”
团队立刻修改协议层。六点零三分,测试重启。
干扰信号再次来袭,反制模块几乎同步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