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危机升级,新势力强力反扑(1 / 2)

加入书签

林晚的手指还停在平板边缘,指尖微微压着最后一行未完成的指令。主控屏中央那条原本稳步上扬的信任曲线,刚刚恢复平静,但她没有移开视线。十七秒前的凹陷太短,系统自动修复后几乎不留痕迹,可她清楚,那不是偶然。

她调出底层日志,放大时间轴。指数回落瞬间,三十六个关联节点同步出现响应延迟,误差不超过毫秒级。这不是干扰,是测试——对方在试探联盟防御系统的反应阈值。

她立即接入科研后台,查询过去二十四小时竞品数据库动态。六小时内,三个匿名专利提交成功,技术路径直指联盟新终端的散热模块与电池老化控制缺陷。这些参数从未公开,却被精准锁定。

与此同时,市场组警报弹出:七家主流平台同时出现结构高度相似的负面内容。标题不同,语气各异,但关键词高度集中——“虚假测评”“收买用户”“数据造假”。每篇帖文发布时间间隔精确到分钟,传播路径呈放射状扩散,背后有统一调度。

林晚坐直身体,手指轻敲桌面。舆论和技术同步发动,节奏紧凑,意图明确。这不是零散反击,而是有预谋的协同压制。

她打开紧急通讯协议,依次接通市场组、科研团队、调查小组联络员。画面亮起,三人尚未开口,她已凝视他们的眼睛,短暂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市场组负责人正皱眉翻看舆情报告,内心焦虑却带着侥幸,认为只是旧套路翻新;科研团队主管盯着代码界面,注意力全在技术追踪上,尚未意识到威胁等级已变;调查小组那边则一片空白,仍在等待明确目标,行动处于停滞状态。

林晚收回目光,声音平稳:“这不是骚扰,是总攻前的火力侦察。”

三人同时抬头。

“科研组,启动应急预案等级二,所有反制程序进入待命状态。”她继续说,“市场组,切换至反水军模型t4响应机制,封堵规则全部升级。调查小组,准备接应外围线索,随时可能有新情报传回。”

命令下达后,她关闭通讯。三组人员没有迟疑,立刻执行。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指令清晰,更是因为她看透了他们的心理盲区,并用最直接的方式补上了认知缺口。

主控屏左侧,语义图谱开始自动生成热力分布。林晚调取过去四十八小时全网数据,叠加技术动态时间轴。两条红线逐渐靠近:一条是某竞品关键技术参数泄露的时间点,另一条是首批负面舆情爆发时刻。两者相差不足八分钟。

自动化联动。

这意味着,对方已建立“技术发布—舆论响应”的闭环打击链。一旦新产品或漏洞信息流出,攻击内容便能在几分钟内铺满全网,形成压倒性声势。

她站起身,走到主控屏前,调出权限终端。输入最高级警报代码后,整个指挥系统的背景色由蓝转红,所有非核心功能自动降频,资源向监测与防御模块倾斜。

红光映在她脸上,没有起伏的表情下,思绪飞速运转。

前世她在职场被围剿时,也曾遭遇类似局面。那时她只是一个普通职员,面对上司与同事联手设局,毫无还手之力。如今她站在指挥中枢,手中握有信息与决策权,但对手也更强、更隐蔽。

这一次,她不会再被动承受。

科研组传来消息:对方提交的三项专利中,有一项涉及情绪识别算法优化,与“蜂巢”系统存在技术同源性。初步比对显示,其数据训练集疑似来源于近两年社交平台的匿名行为记录。

林晚眼神微凝。

他们在用真实用户的行为喂养系统,再用系统反过来操控舆论。而这次反扑的新产品,很可能是“蜂巢”升级版的实际载体。

市场组更新战报:t4反水军模型已激活,识别出两千余个异常账号,其中三百个为近期注册,Ip集中于境外数据中心。另有五百个账号曾参与过半年前某品牌危机事件的造谣链条,手法一致。

林晚点头,下令隔离所有关联账号,禁止其内容进入推荐流。同时要求市场组加强素人内容推送权重,确保真实声音不被淹没。

就在此时,一条加密信息从外部接入。发件人身份未明,但信号经过联盟认证通道二次验证。内容是一段压缩文件,标题为“蜂巢-02测试日志片段”。

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先检查传输路径。文件经三级跳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