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袁崇焕的小心思(3 / 3)

加入书签

色,捷报连传。

尤其是辽南行司孙传庭,辽西行司卢象升都是袁崇焕和毕自肃的晚辈,东江行司毛文龙更是袁崇焕厌恶、毕自肃不屑之人。

他们连战连捷,立下赫赫军功,袁、毕二人心里能不急吗

左思右想,定下这个计策,重筑广寧城,把战线推到三岔河一线。

可是广寧城是那么好修的吗

战线推到三岔河一线,没有缓衝之地,如同一把匕首直接抵在建奴的胸口上,他们能不急吗

狗急跳墙,建奴届时倾巢出动,官兵王师在野战之中能打得贏吗

何可纲想出声反对,可袁崇焕是他的恩主,出声反对,会不会恶了关係

可是不说,何可纲觉得如在喉。

终於,何可纲开口了。

“袁制置,诸位,何某觉得此举欠妥。”

此言一出,眾人神情微变,都静静地等著他的下文。

“朝廷把兵马收缩在寧锦六城,依託大小凌河天险,背靠海运,目的就是收缩兵力,

加强防御,减轻负担。

广寧等地,远离沿海,地域广,迴旋余地大了,可是需要守御的兵力多了,反而分散了,粮草供给也变得困难,会被建奴各个击破。”

何可纲出言反对,让袁崇焕措手不及,脸色闪过色,授著鬍鬚阴沉著脸默不作声。

左辅连忙出声反驳:“广寧等城有三岔河天险,地利全在我方。至於粮草,辽西沃野数千里,届时把数十万辽人再迁回去军屯,拓荒垦耕,兵农合一,行辽人守辽土之法。

守护家园,辽人必定会奋不顾身,英勇向前,届时粮草不愁,兵力不愁...”

何可纲毫不客气地说:“辽人守辽土,皇上圣训里早有阐明是妄言。近百万辽东军民,守住了辽东了吗

百姓终究是百姓,再如何军屯,也难復国朝初年卫所军屯时的情况。而今建奴凶囂,

边军招募苦练的正兵与其对战,都难敌其锋芒。

军屯百姓,半农半兵,如何对战

最后还不是或奔逃千里,死伤惨重;或被俘成为建奴奴隶,反而为建奴送去有生力量北朱梅说:“就算不行辽人守辽土之法,我们也应当趁机扩大战果。

三岔河河宽数里,天险地利远胜大小凌河。

我们在三岔河西岸连筑坚城,扼守天险,加上水师辅助。退可拒保寧锦山海关和京畿腹地;进可俯视辽东,威胁辽阳、瀋阳等建奴腹地。

等到时机成熟,辽西、辽南、东江行司兵马並出,建奴疲於应付,我们就可主力尽出,克復辽土。”

何可纲冷冷一笑:“在三岔河西岸筑坚城,建奴会眼睁睁看著我们筑

从无到有,需要耗费十万民夫,无数材料,用时持久。建奴隨时可以渡河攻击,那时怎么办

与建奴野战,谁有这个把握”

左辅说:“何守备,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冬季攻势,我军不大获全胜吗建奴何足惧!”

何可纲愤然道:“冬季攻势,全在皇上运筹惟,趁的是建奴主力北上,兵力空虚,

又轻敌疏於防备,这才获胜。

真要是正面对战,谁有把握,你,你”何可纲指著朱梅、左辅说,“贪功冒进,这是皇上圣训里列出的我军十三弊端之一,真得不能再犯了。”

朱梅和左辅脸色变了变,不再开口。

袁崇焕脸色也来回变了变,最后和气地说:“何守备一言,道出了我们考虑不周,此建议就此作罢。”

尤世威在一旁突然开口:“袁制置,此建议大体可能不妥,但是我们可以稍加修改,

可能也不失为一个良法。”

袁崇焕、毕自肃、何可纲、朱梅、左辅都转头看向他。

怎么修改一下就成了良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