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12天销量700万!(2 / 6)

加入书签

行?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问责机制,有错必纠。

    假如掌握筛选权的人只是平庸,做不出成绩,那么相关专业的业内排名连续下降,自然就会给予他们惩罚;

    假如他们不干人事,大搞权钱交易,查出来之后追责就是了,现代中国又没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该免职免职,该判刑判刑,非得把尚未发生的事情搞出那么激烈的对立是干什么?

    必要的监督一定要有,然而乱搞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难防系最近又没干好事吧?”

    另一位都市台的记者忽然插口:“没有,他们虽然态度激烈了些,但是前几天挖出来一个顶替考生去上大学的地方舞弊大案……”

    方星河惊讶挑眉:“哟,这帮货虽然心思不纯,但还真是干了件好事啊?”

    一众记者啼笑皆非:“您不是最烦他们吗?怎么改口了?”

    “该骂骂,该夸夸,像这种事,他们干多少次,我夸多少次。”

    方星河摆摆手,正气自然流露。

    “揭露真正的黑暗,永远有意义有价值。不过,他们文章后面上升体制上升政府上升民族的私货,希望大家少看少听少信,又蠢又坏,没什么意思。”

    众人会心一笑。

    这才对嘛!

    听你夸难防系,我们浑身都不得劲,现在就舒服多了。

    光明报的记者颇不甘心的追问:“放权加追责,想法很稳重,稳重到不像你了,方星河,难道你不觉得这样会让他们滋生侥幸心理吗?不对立怎么警示?不盯紧他们怎么保护公平?比如前几天爆出来的那个落榜考生,她肯定不是个例,但是更多的我们根本查不出来……”

    好问题,但也是一个蠢问题。

    这是典型的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体制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抓大放小是现实的必然,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发展。

    什么都想堵,堵得住吗?

    增加的庞大工作量分配给谁?

    如果专人专管,用极大的成本去监督处理每一个微小线头,必然导致历史上多次发生的冗员,进而催生出监察体系的内部腐败和滥权。

    如果不专管,那就仍然是自我监督,工作流于表面,甚至主次不分。

    从古至今,乃至于相当遥远的未来,没有任何组织形式能够解决这种依附于权力根须上的细小溃烂,因为人性的自私只能想办法遏制,不可能根除,真相信乌托邦那纯粹是失了智。

    所以民间的监督极有必要,但是监督者带着立场去肆意扩大化,后果远比那点微小溃烂更严重。

    在重重的外部压力之下,一旦跟着节奏走,分散精力哪破哪补焦头烂额,则大势去矣。

    幸好咱家的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