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本草纲目!(3 / 4)
说,反倒糟蹋了这些东西。”
“老爷子行医炼丹一辈子,对这些金石性子熟稔,我想请你看看——这三样到底怎么配才稳妥?”
“哪些情形下会太烈,哪些又太缓?若能摸透了,将来开山劈石时用得上,能少让村民费些力气,这不也算是另一种‘济世’么?”
孙思邈听到“硝石、硫磺、炭末”时,眉头微挑,捻须的手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了然:“你说的这配伍,老头子早年炼丹时倒试过。”
他望着潭水,像是想起了往事:“那会儿为炼‘伏火丹’,想解硫磺之毒,便以硝石制之,又加炭末引燃,确见火光腾起,有小爆声,倒惊了我一跳。后来觉得这法子险,又多用于外敷治恶疮,便没深究。”
孙思邈转头看向萧然,语气郑重了些:“这三样都是烈物,硝石性急,硫磺易燃,炭末助燃——配比差一分,烈性就差千里。”
“你既说有残页,不妨取来,老夫与你一同试试。先从微量配起,看其燃度,再慢慢调,总能摸出个分寸。”
“只是有一条——”孙思邈目光沉了沉,“若要试,须在空旷处,远避草木人畜,备好沙土灭火。这些东西能帮人,也能害人,咱们得先让它‘服帖’了,才能谈用处。”
萧然见他应下,心头一松,忙点头:“全听老爷子的!”
为了让孙思邈,多留下一段时间,萧然想到本草纲目。
只是不知道这种百科全书,孙思邈这种医术高超的人感不感兴趣。
“老爷子,我还有一本书,也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萧然的东西,孙思邈很感兴趣。
“小郎君要是愿意,可以先看看。”
“好!”萧然和孙思邈朝着院子走。
萧然回到房间,找出房车上的本草纲目。
萧然抱着书回到院子里面,“老爷子,就是这个,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孙思邈接过书时,指尖先触到封面“本草纲目”四字,透着一股“辨章百药,纲举目张”的气象。
他眯起老花眼,缓缓翻开,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与手绘药图扑面而来,起初只是捻须细品,渐渐便坐不住了,竟起身走到廊下晨光里,借着亮处一页页翻得愈发急切。
“纲目……纲目……”
孙思邈喃喃重复着书名,枯瘦的手指点在“草部”“木部”“石部”的分目上,眼里先是闪过诧异,随即化作难以掩饰的震动。
“历代本草,或重性味,或重产地,却从未有人这般‘以纲统目,以目系种’!”
“这‘硝石’条,先言其‘本经’,再列‘别录’,附以‘正误’‘发明’,连蜀地与晋地的硝石性烈差异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哪里是书,分明是把天下草木金石的性子都剖开来,摆得明明白白!”
翻到“硫磺”页,见书中不仅收录了《神农本草经》的“主妇人阴蚀”,还附了民间用硫磺、猪油调膏治顽癣的验方。
与孙思邈早年在秦地采录的偏方几乎不差,却多了“忌铁器”的注解。
他忽然停住,喉间低低一叹:“老头子行医七十载,采得民间验方不过千余,此书竟集万余,还一一标注‘亲试有效’‘传闻待考’……这般较真,真真是把‘医者仁心’刻进字缝里了。”
再往后翻,见“附方”中竟有小儿惊风用“蝉蜕、钩藤”配伍的细解,连服药时“需温米汤送下,忌生冷”都写得分明。
孙思邈忽然抬眼看向萧然,眼眶竟有些发红:“多少医者因本草杂乱,辨错一味药便害了人命?多少偏方因无人整理,随老辈人去了便失传了?此书若能传世,后世医者得此一本,便如夜行有灯,可少走多少弯路,少误多少性命!”
萧然看不懂,对这些也不感兴趣。
知道这本书很厉害,这是课本上的评价。
具体哪里厉害萧然是真不知道。
孙思邈摩挲着“石部”中“炉甘石”的注解——“出波斯者佳,煅后研末,点目翳如神”。
忽然抚掌:“老头子曾在西域见波斯医者用此石治眼疾,只知其效,不知其性,此书竟连‘煅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