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凯旋宴罢演武场 小将争锋展锋芒(2 / 3)
能这般与秦山较量,连招式里都带着几分当年秦琼的沉稳与苏定方的勇猛。
“二哥小心!秦大哥的锏法里藏着虚招!”苏庆周在一旁高声提醒。他是苏定方的三子,性子比二哥沉稳些,正与秦用切磋剑法。秦用是秦琼的长子,字怀道,剑法学得其父的沉稳,每一剑都劈得扎实,而苏庆周的剑法却灵动许多,两人的剑光交织如网,时而直刺,时而格挡,剑刃碰撞的声响与场中锤锏相击的声音混在一起,看得人眼花缭乱。
“别光顾着看他们,咱们也来比划比划!”程咬金的小儿子程处默突然嚷嚷起来,他才十四岁,性子最是莽撞,提着一柄开山斧就冲向王守安。那斧头比他的人还高半头,却被他扛在肩上,跑得飞快。“王大哥,咱们不比招式,就比力气!”
王守安是王君可的儿子,性子憨厚,闻言笑着点头,从兵器架上抄起一条镔铁棍。两人站定后,程处默的开山斧劈向镔铁棍,王守安双手握棍,硬生生接了下来。“当”的一声巨响,震得周围的小将都捂了耳朵,连廊下的苏锦棠都皱了皱眉,程处默却咧嘴笑:“王大哥力气真大,再来!”
演武场的另一侧,张公瑾的儿子张毅与牛进达的儿子牛健,正骑着马比试骑射。两匹骏马都是军中挑选的好马,在场中飞驰时,马蹄踏得青石地面“哒哒”作响。张毅俯身从马背上的箭囊里摘箭,回身拉弓,一箭射向悬挂在木杆上的铜铃,“叮”的一声脆响,铜铃被箭射中,晃个不停。牛健也不甘示弱,左手控缰,右手射箭,同样射中了铜铃,铃声此起彼伏,引得廊下的苏锦云忍不住拍手。
苏锦云身着一身浅紫色罗裙,站在李治身边,眉眼温柔。她已被天子赐婚于晋王李治,不久后便是晋王妃,此刻看着弟弟妹妹们嬉闹,眼中满是笑意。“守约师兄的箭法,比去年又精进了不少。”她轻声对李治说,声音里带着几分欣慰。
李治穿着一身锦色常服,闻言点头笑道:“苏将军教出来的徒弟,自然不差。方才父皇还在宴上说,待这些小将再长几岁,便派他们去边关历练,说不定将来又是一群苏定方、秦叔宝那样的名将,为大唐守着这万里江山。”他望着场中打闹的少年们,眼中满是期许——这些人,将来都会是他的肱骨之臣。
正说着,廊下传来脚步声,苏定方与高惠英并肩走来。苏定方穿着一身墨绿色的锦袍,捋着颌下的胡须,看着场中翻腾的身影,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当年随我征战东突厥、薛延陀的老弟兄,如今儿女都这么大了。想当年灭东突厥那年,惠英你还挺着身孕,在军帐里帮我整理军报,锦云那时才刚会爬,抱着我的靴子不肯撒手。”
高惠英嗔了他一眼,伸手拂去他肩上的落尘:“亏你还好意思提,当年我怀着庆武,你还让我跟着军队走了三千里。如今看着他们这样,倒比咱们当年省心些——至少不用真刀真枪地拼命,不用看着身边的弟兄倒下。”
话虽如此,她望着裴行俭沉稳的箭法、苏庆武勇猛的锤法,眼中还是泛起了泪光。这些孩子的招式里,藏着父辈的影子——裴行俭的沉稳像裴仁基,秦山的锏法像秦琼,苏庆武的勇猛像苏定方,他们是在父辈的荣光里长大的,却也继承了那份守护大唐的血性,这便是大唐未来的锋芒。
火把渐渐燃尽,只剩下几支还在苟延残喘,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晨光透过演武场的栅栏,洒在青石地面上。小将们终于累得瘫坐在地上,浑身是汗,衣衫都湿透了,却还在争论着谁的枪法更胜一筹,谁的力气更大。苏定方站在演武场中央,清了清嗓子,高声道:“都别闹了!回去歇息,明日卯时,接着练!”
“是!”众人轰然应诺,互相搀扶着往内院走,有的还在低声争论,有的则累得说不出话,只喘着粗气。苏锦棠跑在最后,突然回头,朝着廊下的苏定方与高惠英喊道:“爹,娘!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娘一样,上战场打仗,为大唐杀敌人!”
高惠英站在廊下,笑着挥手,晨光落在她的脸上,温柔得像水:“好啊,娘等着看我们锦棠当女将军,带着大军出征!”
苏锦棠得到回应,开心地蹦跳着追上去,马尾辫在身后甩动。晨曦渐渐变亮,穿过演武场的栅栏,照在散落的兵器上——长枪、锏、锤、剑,还有那些插在靶心上的雕翎箭,都映出一片耀眼的光。这些在父辈荣光里长大的小将,此刻还不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