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盛世添丁聚故旧 将门双璧启新篇(1 / 3)
书接前回。贞观年间,经唐天子李世民励精图治,大唐王朝如日中天,国势之盛,旷古未有。长安城内,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青石板路被晨光映得泛出温润光泽。西域胡商牵着驼队缓缓而行,骆铃叮当,香料与宝石的气息在空气中浮动;中原士子则执卷而过,言谈间皆是诗书礼乐。市井喧嚣而不失秩序,坊巷安宁而蕴藏生机。国库充盈,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乃至腐烂不可食;军威远播,铁骑所至,突厥俯首,吐蕃称臣,高昌遣使,天山南北尽归版图。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真个是“九重宫阙开阊阖,五色云霞绕帝京”。
这日,邢国公府门前更是张灯结彩,红绸高悬,门楣之上挂起一对金丝绣成的麒麟送子图,寓意吉祥。府内仆役往来穿梭,喜气洋溢于庭堂之间——原来高慧英十月怀胎,竟平安诞下一对龙凤胎!此消息一出,满城震动。
苏定方乃当朝名将,战功赫赫,早年随太宗征讨四方,破突厥、平薛延陀,威名远震塞外。如今膝下尚无子嗣承继香火,众人皆为之牵挂。今得龙凤双生,实乃天赐之福,不惟苏家血脉得续,更似昭示着将门再起、忠烈绵延之兆。
长子取名苏庆杰,取“庆贺盛世,英才杰出”之意;长女唤作苏锦云,寓“锦绣前程,祥云护佑”之愿。乳母抱出时,但见男婴眉宇轩昂,虽在襁褓之中,已有英武之态;女婴则肌肤胜雪,眼若点漆,啼声清亮而不躁,颇有灵秀之气。府中医者私下叹道:“此二子骨骼清奇,气血充盈,将来必非池中物也。”
消息传开,长安城的勋贵大臣们纷纷前来道贺。最先到的是护国公秦琼与鲁国公程咬金。
秦琼年岁已高,两鬓斑白,行走仍需拄杖,然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他手中捧着一个沉甸甸的锦盒,以红绸包裹,乃是特意请长安最负盛名的玉匠耗时三月雕琢而成的一对长命锁,金丝缠边,正面镌刻“忠勇”二字,背面则刻有“大唐贞观某年某月生,兴国公子孙永昌”字样。
“九弟,恭喜恭喜!”程咬金嗓门洪亮,未进门先声夺人,震得廊下铜铃轻响,“我就说你福气压不住啊!别人家盼一个都难,你倒好,一口气来俩!将来一个从文,一个从武,咱们这些老骨头闭眼前还能看到将门再起风云!”
苏定方笑着迎上前去,拱手作揖:“四哥还是这般豪爽性情,孩子们刚睡着呢,莫要惊扰了他们。”话虽如此,脸上却掩不住笑意,眼角细纹里都沁着欢喜。
说话间,英国公李绩、鄂国公尉迟恭也联袂而至。
李绩身披鹤氅,手持一卷泛黄兵书,封面题为《六韬·虎韬》手札,乃是其早年随太宗征战时亲笔批注之物。“这是老夫半生心血所在,”他将书郑重交予苏定方,“待庆杰年岁稍长,若志在军旅,或可从中得些启发。兵不在多而在精,将在谋不在勇,望他日后能懂此理。”
尉迟恭则抱着一个虎头枕,通体用黑豹皮缝制,虎目镶嵌玛瑙,栩栩如生。“我家那小子当年就枕这个!”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白牙,“三岁就能举石锁,五岁便敢骑烈马。给庆杰垫着,保准将来跟他爹一样,横扫千军如卷席!”
不多时,梁国公房玄龄、左丞相魏征、右丞相杜如晦等文臣亦陆续登门。
房玄龄年逾花甲,须发皆白,然步履稳健,神态从容。他送来一方端砚,砚台呈墨绿色,质地细腻,上有天然云纹流转,宛如烟霞。“锦云是个姑娘家,将来习字作画,修身养性最为紧要。此砚出自端溪老坑,温润不燥,正合女子心性。”
魏征则递上一本装帧朴素的《女诫》,封皮已有些磨损,显是常翻之物。“虽是将门之女,亦不可失礼教根本。”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者不可偏废。锦云聪慧灵秀,若辅以诗书礼仪,他日必成贤内助,亦可教化子孙。”
当年贾柳楼结义的三十六友,如今在世者不过十余人,然凡在京者,几乎悉数到场。刘文静、牛进达、张公谨、屈突通、屈突盖、盛彦师等人围坐一堂,杯盏交错,笑语喧阗。
有人提起当年瓦岗聚义,共抗暴隋,刀光血影犹在眼前;有人忆起洛阳之战,九死一生,靠一碗热汤才活下来。如今故人齐聚,儿孙满堂,不禁感慨万千。
“想当年咱们在瓦岗寨,餐风饮露,朝不保夕,哪敢想有今日?”秦琼望着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