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贤君蜕变(3 / 4)

加入书签

,何至于此?”

在大臣面前,他最爱夸耀自己单骑闯敌营的勇、一眼识破埋伏的智;在诸侯面前,他总以声威压人,赏赐时如泼天大雨,惩戒时似雷霆万钧。

久而久之,他真觉得这天下之人,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四方诸侯,都远不及自己一根手指。

闻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伺候过先帝,太清楚这位新王的脾性,那聪明才智确实冠绝当世,过目不忘的记性能背出三朝的典章,能言善辩的口才连最擅长雄辩的博士都自愧不如。

可这份聪明,偏偏没用到正道上:不是琢磨着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想着怎么用更刁钻的法子拿捏诸侯;不是钻研着如何改进农具、兴修水利,而是费尽心思想出些新奇花样炫耀武功,比如把夷人领的头骨镶上金玉,做成饮酒的器皿;比如让俘虏穿着兽皮跳舞,供他与妃嫔取乐。

那日闻仲捧着各地灾情的奏报入宫,见帝辛正让乐师演奏新制的乐曲,曲调靡丽,全然没了商乐的厚重。

他刚开口提及“淮水泛滥,需赈灾粮”

,便被帝辛打断:“不过是几场雨,至于慌成这样?去年从夷人那里抢的粮草,够他们吃三年了。”

闻仲还想再说,帝辛却挥了挥手:“太师年纪大了,该多歇歇。

这些琐事,让费仲他们办就是。”

看着新王转身与嫔妃调笑的背影,闻仲握着玉杖的手微微颤抖。

他知道,这不是倦怠,是自负,这位在战马上赢得天下的王,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与威权,便能撑起这六百年的江山,却不知那聪明若不用在正途,终会变成刺向自己的利刃。

果不其然,不出三个月,朝堂就变了味。

敢说话的老臣越来越少,倒是一群精于钻营的小人围了上来。

他们知道帝辛好大喜功,就搜罗各种奇珍异宝:西域的夜明珠能照见丝,天山的雪莲据说能延年益寿,东海的珊瑚树高逾丈许,被小心翼翼地摆在御书房里。

然而最懂帝辛心思的,莫过于那些琢磨着怎么给他搜罗美人的家伙。

后宫本就不缺美人。

原配姜皇后出身名门,端庄贤淑,眉眼间自带一股母仪天下的气度;西宫黄妃是武将之女,性情温婉却不失英气,一手骑射连许多武将都自愧不如;馨庆宫杨妃精通音律……再加上各地进贡的才人、美人,足有三千之数,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绝色。

可帝辛偏不满足,在一个雪夜,他对着铜镜里自己英挺的面容,忽然对身边的内侍总管说:“这后宫,还是太素净了点。”

内侍总管是个成了精的老狐狸,立刻会意:“陛下是觉得美人不够?奴才这就去办,让四路诸侯各选百名绝色女子进宫,供陛下赏玩。”

消息一出,朝堂顿时炸了锅。

闻仲带着十几个老臣,直接堵在了御书房门口,大雪落了他们满身,结成了冰碴子也不肯走。

“陛下!”

闻仲的拐杖重重杵在地上,积雪四溅。

“成汤六百年基业,靠的是勤俭爱民,不是沉迷美色!

夏桀宠信妹喜,酒池肉林,最终身死国灭,难道陛下忘了这前车之鉴?”

帝辛正在把玩一支新得的玉簪,他闻言,慢慢抬起眼,脸上没什么表情,眼底却像结了层冰:“太师说完了?”

“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老臣们齐齐跪下,声音在雪夜里格外凄厉。

帝辛盯着跪在雪地里的老臣们看了半晌,忽然笑了:“好啊,既然太师觉得不妥,那就依你。”

他转身回了书房,关上了门,将所有的劝谏声都隔绝在外。

内侍总管看着紧闭的房门,心里清楚,这不是作罢,而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位新王的性子,从来都是想要的东西,必须得到,谁拦着,谁就得付出代价。

那团被强行压下去的火,在半年后,被一个名字重新点燃。

春暖花开,御花园里的牡丹开得如火如荼,帝辛在飞云阁设宴,款待文武百官。

酒过三巡,一个名叫费仲的大夫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凑到帝辛身边,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诱惑:“陛下,臣最近得了个消息,冀州侯苏护有个女儿,名叫妲己”

他故意顿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