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 永瑞(一)(2 / 3)
之中,人一时的迷茫就显得那样渺小而无足轻重。
而人终将死去,肉身迟早腐朽,唯有对旁人的影响才会体现生命的价值,唯有闪耀的文字才会历经历史的长河而经久不衰。
前者如太宗的贞观之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唐,让久经天下之乱的百姓安居乐业;后者如太白的诗百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千古诗人词客共念一诗仙。
如果说永琰和永璐前行的道路是前者,而选了前者的永琏也是被迫转向后者,那永瑞就是在经过永琏的提示还有这个选项时,就彻底地发觉了自己的真正的兴趣所在。
读书,作诗,编书。
皇帝的存在让永瑞对成婚和延续血脉都兴致寥寥。
横竖皇家血脉又不缺他一个延续的,他不想再重蹈皇阿玛的覆辙,草草与并非真心欣赏、真心相待的人只为了延续血脉而亲近,有了血脉相连的孩子却也不珍惜不疼爱。
有那个闲工夫作下这样的孽,他还不如去读书、作诗、编书。
所以他早早地大放厥词出去,若娶福晋,要有子建之才,洛神之姿。
他趁早别委屈和辜负了旁人,也别委屈和辜负了自己。
永瑞在宫中长大,自然知晓才比色更难得。宫中能称得上仙姿玉貌的女子虽少,却也总有两手之数,可敢称有咏絮之才的,恐怕一个也无。
因而他拿这话堵了所有人的嘴,也并不对自己的婚事抱什么希望。
即便注定孑孑一身,可起码他不至于同化成皇阿玛那样背弃妻儿,也被妻儿所背弃的孤家寡人去。
只是那日在马场,瞧见六哥和未来六嫂并驾齐驱,策马扬鞭的时候,瞧见四姐和碍眼的札兰泰一笑之间心灵相通,渐有默契的时候,瞧见五姐懵懂之间福隆安已经暗生情愫的时候,他似乎也情不自禁地生出一分羡慕来。
只是羡慕归羡慕,六哥喜欢爱骑马的闺秀,四姐喜欢文武双全的将军,五姐喜欢清俊贵气的男儿,这条件需要筛一筛人的,可总比自己好达成些。
他想要一个自己全心爱护喜欢的人,一个心灵相通的知己,一个相知相许的精神伴侣,一个诗词唱和的知心爱人。
宁缺毋滥。
但兴许是下意识,他在离京南巡前,还是照着三哥的话去拜了拜菩萨,又去奉先殿给祖宗们磕了头,之后就不再将此事放在心上。
而南巡一行,永瑞尽阿哥之责,审过水闸,看过河段,在额娘与进忠公公在姑苏小住之时,他又和姐姐璟妘一同往扬州去了。
他是受皇兄之令与皇兄心腹,如今的两淮巡盐御史林大人密谈盐政,以及其统辖的江南、江西、湖广、河南各府州县额引督销等事。
两淮盐税占了天下赋税的四分之一,由不得永琰和永瑞不重视。
而璟妘则是代端淑姑姑,去见其旧日伴读贾夫人去的。
当年贾夫人侍读宫中,与端淑长公主感情颇深,奈何端淑长公主被远嫁准噶尔,贾夫人也就不得不出宫。幸得太皇太后爱屋及乌,给贾夫人赐婚于世袭贵族豪门中难得考中探花的青年才俊。
夫妇二人婚后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生二子一女,其长子少有神童之称,与其父一般高中探花,父子二人便得了“一门二进士,父子双探花”的美称。
皇帝亲弟轻骑简从,私下来见,早就是皇帝心腹的林大人在受宠若惊之余,自也打起十二分的小心来应对。
两人书房密谈了足足两个时辰才出来,永瑞对自己亲哥的眼光又有了新一番的认知,这位林大人不光美姿容,敏才思,还是个能做实事的能臣,难怪能坐到巡盐御史这样非帝王心腹不可的位置上去。
后宅递来了信儿,璟妘已经将端淑长公主的信送到贾夫人手中,完成了捎信之职。只是她与贾夫人及其女林小姐一见如故,预备在御史府小住一日再回转到姑苏去。
永瑞对姐姐的意思向来也无二话,两人就这样停留在林家。
林大人知道永瑞好诗词,他虽然公务缠身,不得空与之诗文唱和,却令自己的幼子,十四岁的林瑜陪伴永瑞左右,殷切招待。
林瑜的确也不愧为探花郎之子和探花郎之弟,小小年纪亦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叫永瑞对林家家风颇为赞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