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3 / 3)
/p>
原来当公孙瓒联合鲜卑、、辽东太守,四方势力集结四十万大军进犯北疆时,隐秘卫和黑衣卫早已在第一时间掌握了情报
幽州别驾荀彧坐镇北疆,全权执掌燕政要务。
在蔡邕、郑玄、顾雍、荀攸四位重臣辅佐下,五郡之地旬日间便组建起十五万义军,与驻守蓟城的五万黄金火骑兵形成犄角之势。
面对四家叛军主力窥伺王都,荀彧当机立断施行坚壁清野之策。
百姓尽数迁入城池,凭高墙深池构筑防线。
叛军二十万主力虽猛攻不止,然蓟城既有神机弩守御,又有荀彧独创的泼水成冰之法固墙,始终。
战事胶着之际,叛军分兵劫掠之计尽数落空——北疆诸城防守严密,反使其损兵折将。
粮道更遭燕国水师截断,军心渐乱。
当察觉有将领突围向洛阳求援后,叛军不得不二次分兵,却已陷入进退维谷之境。
燕将甘宁与蒋钦率两万水师切断敌军粮道,致使后方补给彻底中断。
为解燃眉之急,联军分兵劫掠周边城镇,岂料派出的劫粮部队非但颗粒无收,反遭燕国守军逐个歼灭。
情急之下,公孙瓒决定孤注一掷,集结全军昼夜猛攻蓟城。
然而战机早已贻误——张牛角统率二十二万精锐步卒正星夜驰援蓟城,黄忠十万铁骑已扑向绥北准备围歼鲜卑大军,甘宁水师两万正沿江袭扰敌后。
更致命的是,燕王刘凤亲率三万三千轻骑疾驰回援,不日将至。
接连受挫的联军只得仓皇撤军。
待敌军退去次日,张牛角大军进驻蓟城,城防实力陡增十倍。
听完荀彧战报,王座上的刘凤哑然失笑:"
这捷报来得当真讽刺!
寡人未及亲征,数十万敌军便自行溃退。
公孙瓒等人徒有虚名,四十万大军竟落得虎头蛇尾,实在令人失望。
"
随即敕令:"
追剿残敌之事交予褚飞燕、荀攸,文官集团即刻着手善后安抚。
"
这是
刘凤看向荀彧,言道:"
文若,如今并州已归属我燕国疆域,当选调官员赴任,填充各郡县官职空缺。
务使并州全境早日推行燕国政令,实现彻底归化。
"
荀彧肃容执笏:"
臣必当尽快甄选合适人选。
然并州幅员广阔,尚需重臣坐镇统筹,不知王上属意何人?"
刘凤闻言陷入沉思。
朝中能臣虽众,或年事已高,或另有重用。
目光扫过殿下时,忽见顾雍身影,顿觉豁然开朗。
"
以元叹总督并州,文若以为如何?"
刘凤含笑道出考量。
顾雍既是蔡邕门生,又为王妃师兄,更兼治国之才,实为不二人选。
荀彧略作思忖,正色道:"
元叹总理朝政以来,处事明练,未有疏失。
若委以并州之任,定能不辱使命。
"
刘凤遂下敕命:"
即擢顾雍为并州牧,总领九郡政务。
着即拟表奏报洛阳、长安两廷备案。
"
顾雍出列拜谢:"
臣领旨,谢王上擢拔之恩。
"
刘凤略一点头,沉吟道:"
军务一事,待北疆安定后再议不迟。
"
荀彧对君王的政务安排并无异议,却罕见地就军务上前进言:"
王上,公孙瓒残部已不足为虑,倒是整编降卒之事迫在眉睫。
臣虽不该妄议军务,然此事关乎国本"
刘凤闻言眉头微蹙。
素来恪守本分的荀令君突然谈及军务,莫非其中真有不妥?
"
文若直言便是。
"
荀彧忧心忡忡道:"
北疆战事后,我军骤增三十万黑山军、五万并州降卒,总数已达三十五万之众。
整编如此庞大的新军,钱粮调度尚在其次,最要紧的是军心不稳。
底层士卒若与旧部对立,恐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