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4)

加入书签

的土地、逃难的流民、乡亲们的哭诉、遍地饿死的百姓,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景象。

当时的大汉帝国内忧外患,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虽然他有满腔抱负,但朝政被十常侍把持,他的谏言根本传不到陛下耳中。

正当他感叹世道炎凉时,在路边遇到一对母女,母亲已经饿死,小女孩正抱着母亲的哭泣。

他下车询问后,见这女孩身世可怜却谈吐不凡,相貌也出众,便将她带回府中收养。

那时他的夫人独自在家,他又公务繁忙,这个小女孩正好可以陪伴夫人。

《貂蝉姻缘录》

这女娃子当真灵巧可人,自小就显出过人机敏。

及至豆蔻年华,愈亭亭玉立——杏眼含春,樱唇点朱,冰肌玉骨透着海棠般明艳,活脱脱月宫仙子下凡尘。

府上主母越看越爱,终是收入膝下作了螟蛉女,赐名"

貂蝉"

这丫头也伶俐,自打认了义亲,伺候二老愈周到体贴。

偏生这绝色佳人入了燕王法眼!

思及掌上明珠般的义女,再想起燕王昔年救命之恩,更念及其在清流党人中的声望。

最要紧是燕国十万铁骑——如今要诛董卓、迎圣驾还都,全仗这支劲旅。

况且燕王总领监国之职,自己要在朝堂立足,岂能少了这位辅政大臣的扶持?

貂蝉虽得宠爱,终非亲生骨肉。

即便亲女,此刻也断无推辞之理。

若因区区义女开罪燕王,不仅前情尽弃,更会招来弥天大祸,岂非愚不可及?

不若促成这段姻缘,使太原王氏与燕王府结之好。

待来日铲除、迎回天子,朝堂之上自有强援。

纵然北疆烽烟四起,可燕王既能用五万精锐大破西凉军,何惧公孙瓒四十万乌合之众?

当务之急,定要维系这金玉良缘。

教义女在燕王帷帐之间,多为娘家美言

王允想到太原王氏与燕氏联姻结盟,家族将在他手中壮大,成就前所未有的权势巅峰,心中不禁澎湃难抑。

他强压下心头的激动,故作从容地抚须笑道:"

不过小事耳!

古人云:良缘天定,双燕沐春晖。

燕王能垂青小女,实乃貂蝉之福。

只是……"

话锋稍顿,王允正色凝视燕王:"

蝉儿乃老臣掌上明珠,还望殿下予我王氏体面,赐她相称的名分?"

刘凤闻言欣然应允:"

蒙司徒成全!

孤必不负王氏门楣。

按祖制,藩王可立一后二妃。

王后甄姜已诞世子,侧妃蔡琰育有长公主。

这第二侧妃之位,便予貂蝉如何?"

"

善!

大善!

"

王允白须微颤,未料义女竟得如此高位。

他郑重拱手:"

老朽便将蝉儿托付殿下。

来日盼能徙居蓟城,含饴弄孙。

"

刘凤击掌朗笑:"

届时常备广厦,恭迎二老颐养天年!

"

王允想起与燕国联姻之事,太原王氏今后必将更加显赫,不禁开怀大笑。

刘凤眼中闪过精明的神色,故意为难道:"

王大人,您看这聘礼之事"

提及婚事,王允突然沉默。

他正打算返回长安护卫天子,与董卓周旋,生死难料。

若带家眷同行,燕王必定不允,他也不忍亲人受苦。

思量再三,王允直言:"

殿下,老夫欲将貂蝉与家眷托付于您。

"

随后详细说明原委。

刘凤毫不迟疑:"

王大人放心,本王定会妥善照料。

"

他本就打算带貂蝉回燕国,若留她在长安,万一重演史书所载这个念头令他心中不快。

如今王允主动提出,正合他意。

翁婿二人又叙谈片刻,一同离开残破的宫城。

当夜,燕军驻地。

刘凤回营后立即派周泰率亲卫前往司徒府,将王允家眷接入军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