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2 / 3)
/p>
叔父以为侄儿这番见解如何?"
刘虞仍是机械地点头称是——事关皇室基业万年传承,他岂敢妄言反驳?
刘凤搁下茶盏正色道:"
叔父如何看待当今天下大势?洛阳朝局又当如何?"
(听闻谈及江山社稷与朝堂局势,刘虞满面忧色,沉声道:"
洛阳朝堂哪还有什么局势可言?这不都是明摆着的事么?
眼下洛阳城内正为立储之事闹得不可开交。
陛下与十常侍为的宦官集团力挺皇次子刘协殿下,而以大将军为的外戚集团与世家大族则拥护皇嫡长子刘辩殿下。
满朝文武都被卷入这场立储之争,偏偏此时天下又灾祸连连。
说实话,我就是不愿掺和立储之事,才主动向陛下出任冀州牧,好从洛阳这个是非之地脱身。
子度啊,你可要当心。
我在洛阳时就听说陛下有意召你入京。
你我身份特殊,你身为藩王,我作为宗室族长,这等立储之争本就更该避嫌才是。
"
面对朝堂上的立储,刘凤同样深感无奈:"
叔父,我又何尝愿意卷入其中?只是这立储之争,我怕是躲不过啊。
"
刘虞闻言大惑不解:"
此话怎讲?你贵为诸侯王,又是皇族领袖,麾下更有八万精兵。
如今兼任幽州牧,执掌北疆兵权,怎会身不由己?"
刘凤只得将往事和盘托出:"
叔父有所不知。
当年平定黄巾之乱后,我在洛阳受封时,陛下曾以族兄身份郑重嘱托我照拂刘协殿下,更要我公开为其撑腰。
数年前我能获封王爵,兼任大将军、太尉、幽州牧等职,虽说确有平定百万黄巾、斩杀贼的功绩,但其中也有陛下想让我与大将军何进为的外戚集团分庭抗礼的缘故。
"
何进虽贵为大将军,名义上统领全务,但我燕国所辖八万精兵却不受其节制。
从军事实力来看,我的势力足以与外戚集团抗衡。
近日听闻陛下有意召我入京,想必是为立储之事。
何进联合朝臣施压,陛下恐难以招架,这才想借我之力牵制群臣。
叔父,此等情势下,我怎能置身事外?
刘虞听闻这些隐秘消息,不禁叹息。
他深知陛下用意:刘凤手握重兵,日后必是朝廷栋梁。
在以储君之争为焦点的朝堂博弈中,燕王的分量不容小觑。
陛下欲借皇族领袖刘凤之势,震慑肆无忌惮的群臣。
"
子度有何打算?"
刘虞轻声问道。
刘凤眉头紧锁:"
实在令人困扰。
皇长子刘辩乃皇后所出,依礼法当为储君;但陛下更属意次子刘协。
为臣者本该遵从圣意,我能重获王爵全赖陛下恩典,自当奉命行事。
"
刘虞也陷入两难。
宗室成员参与立储之争本就敏感,稍有不慎便会招致猜疑。
刘凤忽而笑道:"
何必杞人忧天?现在考虑这些为时尚早。
"
【
刘凤放下茶盏笑道:"
叔父多虑了!
且不论那些传言真伪,眼下陛下既未下诏命我领军入京,这些风言风语未必不是空穴来风?"
他忽而正色:"
倘若圣旨真到,北疆这片基业还要劳烦叔父多加照拂。
"
刘虞捋须颔:"
此事自然。
只是老夫对北疆新政尚有不解之处,其中某些举措"
"
叔父请看,"
刘凤执壶续茶,氤氲水汽中眸光湛然,"
暂且不论政令条文,单说这五年来北疆百姓的日子——可还认得当年光景?"
老臣闻言怔忡,眼前浮现旧时景象:"
五载前巡行至此,满目荒芜田畴,百姓衣不蔽体。
每逢严冬,冻毙者枕藉于道"
话音忽转欣悦:"
如今竟见铁犁翻沃土,柴垛垒如墙。
这般气象,较之中原膏腴之地亦不遑多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